[章节]第19课丨应该怎么去看待大小乘?

金刚经讲解1年前 (2022)发布 昌乐法师
123 0 0

第19课丨应该怎么去看待大小乘?

金刚经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一、布施与持经

  这一讲,经文是第十五品。十五品当中我们谈三个问题,第一,布施与持经的关系。第二,到底应该怎么去看待大小乘。第三,在金刚法门修习过程当中,仪轨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也就是说应该如何去受持金刚法门。

  首先第一个,在经文当中,佛陀说了这么一个例子,说一个人早晨、中午、夜里都在布施,在为众生着想。佛说这种人有功德吗?一天到晚为众生服务的人,当然有功德了。但是佛陀话锋一转说,即便他有功德,如果跟那个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相比,他的功德还不如受持经典的人。

  这话我在很多的寺院场合当中听到过,有的人这样说:“我要在念佛堂念佛。”“你要不要去厨房去做义工啊?”有义工菩萨跟他讲。“我不要做义工,去做义工往生不了极乐世界,我要到念佛堂念佛,你们也不要去做义工。经文上说了,念经、念佛最有功德,我们要去西方。”请问,这个原理套用在他的话语当中,他说的这句话是如法的还是不如法的?大部分人心里觉得不如法,但没底气,不知道不如法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是阿弥陀佛,要从娑婆世界拣两个苗子去极乐世界的话,我选那个在念佛堂吭哧吭哧念佛的人,还是选默默在厨房耕耘做义工的人?

  如果你是阿弥陀佛的话,你选谁?你觉得哪个更可爱吧?肯定那个做义工的人。也就是说,这句经文从表面上看,布施的功德不如持经的功德大,做义工的功德不如念佛的功德大的这个含义,是表面含义,如果看表面含义的话,我们就犯了上一讲说的,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你为自己要好的那件事情去做的时候,你觉得就能成佛了。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厨房里面做义工那个菩萨,他也能读经的话,他的功德比只在厨房里面做义工要好得多得多。它不是在两个人身上比较,在两个人身上比较叫分别法。果朗法师跟继文法师哪个长得比较庄严?两个人都不错,或者两个人都不如我。不能两个人之间乱比较。

  《金刚经》及其他的一些经典当中,都有较量功德布施,《地藏经》也有。它的比较的语境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一个人只会做义工,只有老黄牛精神是不够的,他还要读诵经典,因为佛法是智慧的法门,他不只是要去做,还要知道怎么做才行。

  所以当读到这篇经文的时候,它不能够成为我们诽谤那些做义工菩萨的理由,不能够成为自我清高的标榜,我能读经,我能诵经,我还能讲给人听。《金刚经》这个语境,它不是在说布施没有功德,修持戒没有功德,反而是说,持戒的人、已经能修善的人,还要一种更高的标准。持戒修善,是世间法,是人天福报,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要追求出世间法,还要有般若智慧才能得道。它是讲这个。

  这在前面的讲座当中也提到过,但是经文当中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它并不是说,只有念经有功德,反而布施、持戒、忍辱是般若的加行。它不但不是要我们不布施,不但不是要我们只诵经,这句话更深层次含义,反而是说,所有诵经、持戒、修般若法门的人,都要从布施开始,有了布施这个条件,你才有能力去修般若。这个很重要。加行没有,只修般若,你的空是顽空,你的空是恶取空。什么叫顽空?你执着空。什么叫恶取空?什么都是空的,修它干嘛,想开点,别修了,结果该干嘛干嘛。他说,我酒肉穿肠过,他忘记了,佛祖要心中留。不是说空就能空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从这个语境当中,不但不说布施不重要,反而它的更深层次含义是布施是般若的加行法,是前提,一个不能布施、不能持戒、不能忍辱的人,他是没有智慧可言的。但一个只修布施、持戒、忍辱的人,他是没有智慧的,为什么?因为这只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达空性。也就是说,当你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你不要记住自己的功劳,你要把这功劳回向给所有的众生,你不是帮助他,而是在弘扬佛法。你不是帮助他,你是在成就你自己的功德。

  所以当菩萨看到病人的时候,他很高兴。他不是因为看到病人很高兴,他说这个病人是菩萨派来的,可以成就自己的耐心,然后来照顾他。修不净观的人,在死尸旁边看着,要等尸体腐烂,直到化为骨头,他才能离开的。当他发现一具尸体的时候,他发现了让自己修行的真正的菩萨!这不是那个死去的人需要关心,而是自己找到了修无常的法器,是这样的一个语境。

  所以我们读经,一定要透过理解,如果理解得稍微有点偏颇,这个偏颇,就是你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所有的抉择都是为己抉择,而不是为成佛抉择的时候,不是为放下抉择,而是为拿起抉择的时候,你的修行是不可能有进步,反而有大大的退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到学佛的人,觉得还不如我这不修行的人。他这个话是真的。因为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尾巴夹得很好,我们一心想为众生。可是时间长了,我们用着佛法的名义,一心想为自己,还以为在利益众生,实际上在为自己。这个一念之差差很多,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为众生,是净土,为自己,有可能是地狱。这个我们后面还会再说,这是第一个,布施与持经的关系。

二、大小乘的区别

  第二个,经文当中说,“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什么是大乘小乘?《金刚经》当中说得特别的明确,大乘小乘不是门派之见。因为我是讲《阿含经》出身,我现在觉得,我讲《阿含经》五年以来,有很大的进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开始真正地学习《阿含经》了。当我跟有些朋友分享我学《阿含经》的体验,我能看得出他眼神里面——切,切。这个切是什么意思?小乘。大小不是根据相貌来讲,好人跟坏人不是根据相貌来讲的,是根据品德来讲。品德是什么?什么是好人?能心平,不但为自己,还为别人的人,或者说只为别人,不为自己的人,我们认为是好人。

  什么是大乘小乘?乐小法者是小乘,乐大法者是大乘。经文当中有说,我们要学习印顺法师的理解经文的方式,叫以经解经。你从经文当中找到你能够印证的观点。

  什么是乐小法者?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净土法门是大乘小乘?《大乘无量寿经》当然是大乘了,但是很多人把大乘的《无量寿经》,无量清净平等觉,修成了小乘法门——念佛这个事情我只能在家念,我不要到念佛堂去念,我在家修行,我不要到外面去修行,只要自己念佛清净就好,阿弥陀佛会来接我的。佛教那个事我也不管,寺庙里面我不去了,这个和尚长得又不帅……或者说师兄们老让他生烦恼,他就不去了,他一天到晚在家念佛。请问,这是大乘还是小乘?

  文革时期,很多人把家里面红木的椅子拿去换来了不锈钢的椅子,典型是这种情况,好东西换成坏东西,你本来学的是个好东西,但是到了你手里变成了坏东西,然后你觉得是好东西,这是个幻觉。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弄的是个好东西,也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大乘的品格,但是到了他手上,不知不觉因为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他变成小乘为自己了。

  佛法是为佛教、为众生,这是不能忘的。所以你修的是大乘还是小乘?不要告诉我,我管好我自己,你管好你,但是好好的佛法,你是不是用的红木椅子,换了不锈钢椅子回来了?这个是我们自己要去弄明白的。

  大小不是偏见,是标准。我们常常把大乘法门跟小乘法门弄成偏见了,还有宗派,宗派之间不能有成见,有人说净土好,有人说禅宗好,那是因为你修净土,你说净土好。有人说禅宗好,因为你修禅,你说禅宗好。不能对宗派有成见,是用力的点。禅宗从心入门,从自我观察入门,修在当下。净土实际上是贷款买房,你没有那么多钱,一下子买不了那么大个房子。没关系啊,到阿弥陀佛那里贷个款,贷款慢慢还,你每念一声佛就是还个贷款,但是你房子先住进去了。禅宗不是,禅宗它是现钱买房,我一下子拎包入住精品房,我自己建的,有能力,一下子自己住进去了。

  但大部分人没这个能力贷款买房,阿弥陀佛说,你修净土法门吧,到我们这里来,只不过是到了极乐世界,你也是去修行成佛的,也要去加工用心的,在娑婆世界你更要用功,因为你这个贷款还不上,你房子能住得了吗?

  它是这个原理,一个是心力勇猛有力,他当下能够悟道,当下就是净土!有的人他不行,我当下不是净土,我看人就是不顺眼,我心量打不开啊。阿弥陀佛说,你跟着我修,保证你没问题,那房子你先住着。《弥陀经》就是房子的样板房。你去看你将来那个房子是怎么样的?八功德池、七重欗楯、七重罗网,你就是那个小荷花,它是这个东西。

  所以宗派是用力的心力所发力的点,它也不是成见,与大小乘它不是偏见一样,它是你的发心。我们现在学佛的人当中有一个很头疼的事情,不学佛还好,一学佛把佛教弄得四分五裂,你修这个,他修这个,你跟他一伙,你不是跟我一伙的,你跟他好,不要跟我好……他实际上是在搞人事关系,并没有钻研法义。后面会讲,我们总以为是菩萨告诉我们的,是那个上师说的,是那个和尚说的,这个是很要命的事情,把佛教弄得四分五裂。

  我们佛教佛弟子都不能团结,你还去度什么众生?度来的众生,难道看我们这个四分五裂吗?我们要团结好,大家要和合,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才能够形成一股绳去度众生,否则你把众生接过来,看我们的不堪入目的、人我是非吗?

  所以乐小法者是小乘,为众生、为佛教大乘,这是很关键的。因为这个是必须要跟大家澄清的一个问题,如果不澄清这个问题,大家在学佛过程当中仍然会将错就错。而明白了这一点,要有错就改。

三、持经要有恭敬心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受持经典的时候,《金刚经》是无比殊胜的法门,每一个人诵经修行,他都有护法菩萨的。“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你要是读这个经,护法菩萨们都会护持你的。本来你有很多朋友,很多人护你的法,修着修着一个个都跑了,修着修着,变光棍一条了。本来你走的时候,后面乌泱乌泱的人跟着你,你有很多护法,但是你修着修着护法越来越少了,修着修着不但护法越来越少,业障还越来越重了。这除了是乐小法,还有一个是对法不恭敬。

  在开篇的时候,我们讲过三宝,在末法的年代,《金刚经》经文代表法宝,它甚至是代表着僧宝。这句话是特别对居士说的,在家里你看不见和尚,你也听不到法,但是读经的时候,就如同佛在给你说法,如同出家师父在给你说法,一模一样。所以三宝在经典上一时具足,这叫一体三宝。你看到佛像的时候,想到释迦牟尼佛,能想到他说的法,那也是一体三宝。你看到师父,你知道他有法,然后你能记住他说的话,能跟着他后面学习,一体三宝。三宝当中,每一宝它都具有独立性。而在这里经文当中,《金刚经》具有一体三宝的属性。当你念经的时候,你不但要去恭敬围绕,特别是恭敬心,一个寺院,有经所在的地方才是塔,绕塔就是绕佛。

  要有这样的恭敬心,更重要的是,你要理解到,因为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了,读经的时候这是佛在给你说法,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应供养。阿修罗就是牛鬼蛇神、天龙八部,他都会恭敬供养的。你说,他们在恭敬供养的时候,你亵渎了佛法,或者你失去威仪了,你生起嗔恨心了,他们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讲句耸人听闻的话,我也不太会吓大家,有的人的业障可能就从这里来,明明修得很好,可是障缘很多。牛鬼蛇神不高兴,你能高兴得了吗?但是我们还是要从自我入手,你发心了,就会有护法菩萨加持你。你不发心了,你的护法菩萨少了,更重要的是,招来的恶缘可能就多。这是要有恭敬心去持经。

  而且最好每天要去读诵《金刚经》,我觉得每天读诵一遍,或者早晚各一遍,每个月或者每个星期抄一遍,你的功德特别大。因为《金刚经》跟别的经典不一样,特别的具有让人放下、让人智慧开拓的功效,特别明显。

  经文是一定要大家去恭敬的,这一讲我们讲了一个布施与持经的功德,第二个是大小乘的关系,第三个是持经需要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修行会有障碍。

原标题:《金刚经的秘密》第19课丨明明是大乘经典,却被有些人当小乘法来修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