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一讲着重讲一下,于法布施通达无碍。
经文当中说了两点,特别明确的话:“若人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法是什么?法有方法,法也可以说是菩萨道。法可以推而广之,举很多例证,你把它当成一种原则。
一、理与事
第一,什么是法?现在有很多做美食的电视节目,有很多家庭主妇在家跟着电视做饭做菜,或是翻着菜谱去做菜,十有八九做出来不好吃,有这样的例子。为什么?若菩萨心住于法而布施,这里布施作为法门,这个做的事情十有八九不通畅,得不到好的结果。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得心应手。知食材,懂法味,没有一个厨师是拿着食谱去做美食的。
我们身边可常常有这样的人和常常有这样的事。我刚开始出家修行的时候,在房间里打坐,起心动念想到忍辱波罗蜜,觉得自己忍辱肯定天下第一,如果有人给我一个耳光,我肯定谢谢他消了我的业障。我常常是这样想的,可是平常在跟师兄弟们相处的时候,哪个对我稍有不逊,我恨不得宰了那兔崽子。就是我们觉得自己能做到的,实际上此言差矣,不一定能做到。
怎么样才能做到呢,不是靠想的,想是起点,做不好不要紧,主要我们没有持续认真地做,或者只懂得了理,不明这个事儿,去做就得不到好的效果。所以这里说的住法而行布施,有很多例子可举。如果以布施来讲,布施的基本原则对我们很多人来讲是基于因果,为啥我要帮助你?因为你以后会帮助我嘛。因果是有报应的,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可是每个人心都是那么的着急,怎么还不报?是不是没有得报?
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而心如刀绞。这里的布施是一个法,六度当中是六个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各是一个法。在我们的修行过程当中,如果你只是看到这个法的基本原则,而只在一点点行为当中去努力,或者一点点付出,你就放弃了。你这点付出注定会如同泥牛入海一般,不见踪影。
二、功夫成片
很多祖师们劝人老实念佛,净土法门当中也常常讲功夫成片,老实念佛跟功夫成片之间,老实念佛是明明了了自己去念,功夫成片是进入到一心不乱当中。它们中间有联系,可是无论这个联系是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好,是气若游丝的、很难达到的状态也罢,但是如果我们不一步一步走下去,是很难达到最终的效果。我们于法布施最终通达无碍,是要于法出入无碍,是要真正把这颗心练到从一开始的不熟练到最终的发挥自如、出神入化才行。
据说打网球的人,网球过来是一百码时速,在球手眼里,球过来是比一般的人眼睛里的要慢的。看到那个球,他们明明了了,不像我们看,嗖,球过来,他能比我们更慢地看到那个球过来。也就是说,他的心已经具备了在日常时空下,心已经变强大了,有能扭曲时空的能力。一百码过来的球,他看到好像小朋友打过来十码的球一样,他能回过去,他不是在快当中完成的,是在慢当中完成的,这个慢,只不过是我们外人看上去的快,这个功夫要相当了得。
三、他自两利
所以在修行过程当中,就拿布施这件事、要帮助人这件事情上来讲,我们要知人知面、知心知物。你要在恰当的时机能够让他得到相应的感动才行。如果不能让他们得到相应的感动,他们的心不打开,他只是一个被动的、接纳帮助的人的这样一个心态,他的心是自卑的。当你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你要让被帮助的人感觉到自豪,这个布施、这个法才真正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我们常常在帮助人的时候,很多家长帮助小孩子,帮着帮着,这个孩子就没有了生存的能力;帮着帮着,他甚至没有了爱的能力。这就是布施,或者帮助人这件事情上我们要做的功课。而菩萨帮助人,他不像我们众生——我只要帮助你就好了,我已经这样好了,你还要我干嘛!不是,菩萨帮助人的时候,他不是闭着眼睛,他是睁开眼睛的,他是能够去入心,能够去与众生通过布施这个法门使大家皆共成佛道。
在你眼里,没有需要帮助的人,在你眼里,唯一需要帮助的人,是你要通过布施这件事情成就你的成佛之道,是你需要帮助,而不是眼前的人通过布施得到帮助。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仙人的时候,别人杀他,他觉得这是个法门,杀人的人是他成就佛道的助缘。而谁要成佛?不是杀人的人要成佛,而是被杀的那个人要成佛,所以他的心如如不动,关键的点在这里。
任何一个法门,你运用起来,受用的是双方获益,但最大的受惠者是谁?是我们自己。我们不能以帮助人的人的面貌出现,以帮助人的人的面貌出现,这个法门立刻失去意义。因为你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你只见到你的能力,见不到你需要帮助的人,你也没办法帮他们打开心扉,帮他们获得自豪感、获得信心、获得佛法的植入的契机。这个是很关键的。
在生活当中处处是道,处处是法,关键是学佛的人你如何用这个法?你是骑驴子看唱本,还是口中念,心中想,就是做不到。还是出入无碍于法法之间,这是需要我们大家每个人去努力的。当然这个前提是要通达法性,一切法皆是佛法,谢谢各位!
原标题:《金刚经的秘密》第18课丨凡夫与菩萨行布施有什么区别?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