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五)

心经讲解2年前 (2022)发布 明向法师
138 0 0

在哪里能好好修行?

  这堂课对指导我们修行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可以让我们不要走错路、少走弯路。有的人修行心切,刚刚剃发出了家,还没受具足戒就想要去闭关,想要去住山修行。我们云门寺也有这样的人,有的刚出家就跟我说,不想做事想要去闭关修行。真正给他授了戒以后,刚发完戒牒第二天就跑了。真的有这些事。他着急修行。

  这样修什么行?谈什么修行。我们离开了境界能修行吗?觉得这里不能修行,那里可以修行,分别心大。有分别心就不平衡。没有平常心,哪里来道啊?

  修行,就在我们现前当下,明明了了这些境界都是我们心性展现的幻相,不离但是不执。这样才行。比如做饭就没有道?扫地就没有道?在流通处为大家服务就没有道?难道一定要打坐的时候才有道?

  有强烈我执会有真正的道?那不是道。真正的道,是不离一切境界,但是不执着一切境界才行。这是性、相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这样,才符合道。因为性和相是“不即”又“不离”,“不是一”又“不是二”,所以必须要这样。

  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和知见来指导我们的修行,那自己所谓的修行很容易就走偏了,走错了。将来醒悟了,还是要兜回来。比如你想到北京去,不懂路又不问人,自己瞎走,开始方向偏了就越走越偏,最后可能跑到西安去了。“不听老人言”,不听佛菩萨的话,自己搞一套,还以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结果是怎么样,自己去检验好了。

“照见五蕴皆空”怎么解释?

  不着急,我们讲透一点,对关键的地方有个透彻的理解,对修行起实在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理论基础。要明白性和相的关系决定是“不即不离”。

  五蕴和万法如同“空花”——空中的花是假的;如同“水月”——水中的月亮,是无有实体的。空中的花、水中的月哪是真的呢?有这个形状,没有实体。我们用般若妙智——般若是我们自性本具的妙智慧观照。观照什么?从现前五蕴身心入手。了此幻躯不离四大假合,无有我,当体皆空,这是从我们的色蕴上观照。

  又观此一念妄想之处——我们的心的状态,妄想起处,要根尘相和,我们的识心才能够起来。所以观此一念妄想起处没有自性,也是因缘和合的,当体即空。所以,“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身和心都空了,都了不可得了,那么五蕴皆空,身心就解脱了。我们的实相般若就现前,后面自然有一个结果,就叫“度一切苦厄”。

  这“观自在”是我们用功的方法。我们解脱生死关键所在,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后面就是得到的好处“度一切苦厄”。

  这个“明所观境”,它非常重要。能不能得到好处,实际上就在这里。

度一切苦厄

  《心经》的第四句是什么?即是“明所得益”,我们所得的好处是什么?——“度一切苦厄”。

  “度”,是“度脱”的意思。“一切”是概括词,所有的意思。不管你什么苦,一切,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烦恼痛苦统统都包括进来了。“苦”就是苦恼。怎么个苦恼呢?苦恼能逼迫身心。苦恼了,身也不舒服,心也不舒服,这就苦。

  “厄”就是灾难、祸患,主要是指外在的,比如说旱灾、水灾、地震、海啸祸患,还有禽流感之类的。苦恼是从我们身心上来说的;“厄”主要从外在环境来说的。如车祸,如从天而降一块大石头砸到脑袋上,如地震等,这些从天而降的灾难。我们人生的烦恼痛苦,从内在来说是苦恼,从外在来说就是灾难、祸患。

  先说这个“苦”。我们众生一切的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分段生死苦;一种是变易生死苦。

  “分段生死苦”是指我们还没有跳出生死六道轮回,还没有破除“我执”所受的一切的苦。

  跳出生死轮回、了生死苦,但还有很多法执未破,还有种种的问题、种种障碍。虽然了生死,但法执未破,还有很多问题产生的苦,这些就全部归到“变易生死苦”里面。所以我们一定要破我执、法执,一切的苦才能够彻底消融,才能够成佛。

  成佛就是把这两种生死的苦——“分段生死苦、变易生死苦”,也就是把一切的我执、法执,彻底地净化干净,才能够度一切的苦厄,才能够成佛。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五)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