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坛大戒系列25 | 袈裟

三坛大戒知多少之25

· 袈裟·

袈裟,是梵语kas!a^ya的音译,意谓不正色,即衣服的颜色要避开五正色(青黄赤白黑)和五间色(绯红紫绿碧)。袈裟本意是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有安陀会(即五条衣)、郁多罗僧(即七条衣)、僧伽梨(即九条大衣)三种,即通常所说的三衣。

袈裟是不是只有大和尚才能穿呢?

受历来文学描写以及影视剧的影响,中国人习惯上认为只有高僧大德穿的法衣才叫袈裟,其他僧侣穿的不算。这显然跟佛制袈裟含义是不同的。这里略说一下袈裟的演变历程以及披袈裟的功德利益。

袈裟的演变

袈裟的演变主要是因着佛法的广泛传播,由于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大小形状的改变。由于印度属热带地方,可直接用袈裟衬着其身,故印度僧团唯拥有三衣。而在中国、日本等地,多数为温带区域,冬天天气很冷,仅穿三衣难以在冬季御寒,故不得不对袈裟做以灵活变通,如汉传大部分僧人的袈裟尺寸较佛制短,同时允许将袈裟披在褊衫或僧服上,而日本的安陀会(五条衣)更有种种变形,如五条袈裟、小五条、三绪五条袈裟等。

袈裟的功德利益

《悲华经》中说,释迦佛以前在宝藏佛之前,誓己成佛时袈裟有五德,即:

一、或犯重邪见之四众,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于三乘授记;

二、天龙人鬼若敬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

三、若鬼神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则饮食充足;

四、众生发生冲突,如念袈裟之神力,便生悲心;

五、若在兵阵,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

《心地观经》列举袈裟十利:

一、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

二、离寒热蚊虫。

三、示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

四、是人天宝幢相,生梵天之福。

五、着之时,生宝塔想,灭诸罪。

六、坏色,生不贪欲。

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

八、消罪而生十善。

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芽。

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是故三世诸佛共服之。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