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
前言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通称《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要,也是大乘空宗的代表经典。此经在我国汉族地区流传很广,习诵普遍。
自南北朝以来,迄至近代,不但佛教界弘通最盛,社会知识人士知其名者亦不知凡几。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837年就有外国佛学者从藏文本译为德语,收藏于德国海达斯勃大学。以后又有国外专家从汉文本译成英文,从日文本译为英文、法文,收藏于这些国家的学术研究机构。可见此经流传区域的广泛,影响的深远。《金刚经》的汉文译本有六种,最早的是后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其文雅洁通畅,信实达意,不但广大佛教弟子欢喜信受,当时众多的文人哲士亦颇赞赏。此经以后所以盛传于世,固然有其丰富的内涵义理,但什师的译文明白晓畅,语言洗炼,条理分明,把深奥玄妙的般若妙义,以三段论式,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使上中下三根皆能信受乐诵,也是重要的原因。此后,自北魏到唐代,又有五种译本,经名有的相同,有的相异,译意也各有千秋,但后世广为流通的,仍是罗什三藏的译本。从南北朝到唐宋,五六百年间,此经的注疏,已有七八百家之多,天台、贤首、三论、法相、禅、净各宗匠巨擘,皆为之作著。据《六祖坛经》记述:六祖慧能大师未出家时,卖柴维生,某日途中闻人读诵《金刚经》,立足静听,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豁然有悟,遂投黄梅五祖弘忍禅师门下,默契心印,得受法衣,大阐宗风其推重《金刚经》,以般若空义,启发内慧,直指心性,顿悟成佛。禅宗从此弘扬大盛,并对以后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明清以后,及至现代,佛教的硕德俊彦,续为本经作注释义的,又不下数百,其数之多,为诸经之冠,可谓汗牛充栋,皆以罗什三藏的译本为蓝本,以后的弘传,将不可限量。
我国的汉文佛经,多从古印度的梵语翻译而成。早期的译经工作,大都是外国僧人来华所为,他们虽精通梵文,却多不善汉语,所译的经论,多半是口传笔授,同中国的僧人或文士合作。由于语言不能完全通达,汉人对原文经义不能完全理解,所译的经论不能与原文之意相吻合。罗什三藏法师慧根夙厚,颖悟异常,既精于梵文,又通晓汉语,对六朝文学也有相当修养,富于表达能力,座下的入室弟子中,如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等,皆是儒释兼通的饱学之士,故其所译的经论,不但符合原意,而且文体语言颇合当时汉民族的口味,使人读之无外来语之感,一变过去朴拙无华的古译风,这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文化史上是极其难得的。时代的巨轮进入21世纪,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悠久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有重大的发展,反映文化的语言文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佛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文化,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
一千多年前所译的汉文佛经,文体结构,用词缀句,都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使人展卷常有艰涩难懂之感。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探求与向往,日益迫切。知识分子与初学佛者,有心研读佛经,探究其理,大多被浩瀚的经卷,深奥的文辞所阻,难以入门,每每望经而兴叹!在当前新的历史潮流推动下,将哲理深邃的古汉语佛经,改写为现代文,消除文字上的障碍,让博大精深,济物利生的佛教义理,普及人民大众,满足众生需要,实乃当务之急,这是佛弟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太虚大师、圆瑛大师、清净居士等曾对《金刚经》或进行义疏浅解,惑进行串讲;四十年代,江味农、蒋维乔、范古农、胜观等人在弘扬《金刚经》方面作过努力,在此基础上,八、九十年代徐恒志、吕家森、郑钟福等将《金刚经》改写成语体文行世,得益人天,可谓因缘殊胜。更有台湾青年法师、吴中修文法师等于九十年代末,将《金刚经》大胆改写成白话文,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信众亲近《金刚经》打下了基础。仍感一粟千钟,不足以应求,须有志同道者共同发心从事。
笔者慧根陋劣,佛学浅薄,文化水平有限,但凭拳拳报佛恩之心,不揣谫陋,选此广泛流通的什译《金刚经》,作一大胆尝试,改写为现代文,附以浅注,供初学佛者参阅。拙文按照原经直译,尽量保存原文中的词语,有些地方添一两个字,力求不失原经之貌,使之口语化,通俗易懂。对经中常用的名词,如“世尊”、“众生”、“善男子”、“善女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第一次改写为现代口语,使读者明其义,为使文字简洁,以后仍用原句。术语则用原语,加以注释,不改为现代文。文内括弧之语,是笔者所加,例如第一章开端,“佛在舍卫大城郊外,祗树给弧独园”的前面,加[侨萨罗国首都]。“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共聚一起”加[常随弟子]。“佛进入舍卫大城乞食”加[不择富贵贫贱,以平等心]。“敷座而座”最后加[寂然入定]等等,使初学者明其所以,通晓全篇经义。因为原经中没有这类短语,故用此[ ]号标出,表明是笔者增添的。古德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便同魔说。所增之语,倘有误读者慧命之处,这个因果罪愆,愿由笔者承担。改写之文,不计文字工拙,但求无违经义,舛误之处,敬请海内外方家指正。
此举非敢效法前贤,寄望流通后世,但愿能为引玉之砖,激起各方淄素大德的共鸣,同发菩提心,将卷帙浩繁的古汉语佛典,有选择地改写为现代文,使之大众化,普及流通,为建立人文佛教提供学习教理的方便,这是笔者唯一之愿望。此事关系佛教慧命重大,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项新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不是少数人在短时间内能做好的,最好有领导地组织人才、经济力量择一清静地址,有计划地从事,方能顺利完成。任重道远,众志成城,愿我诸佛子,共襄此盛举。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