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心经》的大智慧(六)

心经讲解1年前 (2022)发布 明向法师
123 0 0

  圆教:圆的意思是圆满无缺,圆满成佛。圆教有:圆妙、圆满、圆足、圆顿四仪。

  圆妙:即三谛圆融。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谛。

  圆满:圆满无缺的意思。

  圆足:圆融事理,它可以通达一切事、一切理,而且一念具足通达万事万物的道理。

  圆顿:是圆超直入。它教化什么对象?是界外利根众生。比如六祖一念听到五祖讲《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下子就开悟了。它的观法是修“一心三观”。它所得的果是圆断圆超两种生死,即圆超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圆证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所得的果是一切种智。它是最究竟的法,三谛圆融(“真、俗、中”)。说法的对象、修的法乃至所得的果都是究竟的。

  “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四教其各自所证得的智慧也各有不同:

  (1)一切智:是藏教、通教所通达的。“一切智”是了达一切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

  (2)道种智:是别教菩萨所证的。它通达种种道法,可以方便善巧化导众生,这是方便法门——对什么样根器的众生,菩萨就施用什么样的法度化之。比如,你是小学生,菩萨就施用小学生的法来化导;你需要物理的,菩萨就用物理的方法施教;你学化学的,菩萨用化学来接引你;你学哲学的,菩萨跟你讲哲学;你是老农,菩萨给你讲耕种的技术……以种种的方便道法化导众生的智慧叫道种智。

  (3)一切种智:是圆教菩萨所证的。它是通达化导的一切法及断众生一切烦恼、疑惑的法,乃至十法界的事理、染净因果,对十法界的如是因如是果,于一念中可以洞彻无疑,这样的大智慧。帮助众生祛除一切的烦恼、一切的疑惑,通达一切性空之理,又可以通达十法界一切众生、一切诸法的差别相。例如某类花为何是这个时节开花,那个时节结果?为何这棵树长得好,那棵树长得差?对十法界的一切事、一切理,对众生所造的业有没有污染,造什么样的业得什么样的果、什么时候成熟,佛陀于一念中都可以通达洞彻。

  “一切智”通达空性的道理;“道种智”讲化导众生种种的善巧方便法门;“一切种智”实际是通达前面一切的理、一切诸法的“共相”(就是“空性”),还有一切诸法的“差别相”,十法界所有的事理都能彻底通达,没有障碍。

  这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的概念。

  “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四教的修行观法也不同:

  (1)析空观:析就是分析,把大的一点点不断剖析,分析到最后越来越小的微尘颗粒,小到看不到、不能再分的方法叫“舍色取空”。这是藏教所通达的。

  (2)体空观:通教用“体空观”,即色而空,了达万象当体即空。一切万事万物万象都是因缘所生,缘起而生,就是缘起性空不可得,没有独立性、主宰性、永恒性,空即色。一切万法它都离不开缘起,缘起就没有独立性、主宰性、永恒性,所以当体即空。

  “空”的意思不是“没有”!“空”的意思是一切万法没有这三性(独立性、主宰性、永恒性)。我们不能主宰自己十年八年不变。不是我说了算,我们不能主宰自己。我们不能想升天就升天,是业力主宰,是因缘主宰,因缘在决定我们的果报是否升天。根据因缘的规律,做了好事我们将来就有人天的福报,做坏事造恶业将来就堕三涂。谁来主宰?没人主宰,是业,是因缘。业就是因缘,是决定将来的业。就算是阎罗王也是根据众生造业轻重因缘来决定判决。法官也是一样,依据罪犯的罪行和业轻重来判他是死刑、有期或无期徒刑。

  一切万法在不断地迁流中变化,我们能不死吗?细胞天天在新陈代谢,今天跟昨天不同,明天又跟今天不同了。一切都在变化过程之中、无常之中、生灭之中,没有永恒的人、永恒的事。没有不变的业,没有不变的事物。人和万物时刻都在生老病死、生住异灭的变化状态中。所以我们说——万法皆空、万法没有三性。因为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自己没有实体,它不能自己决定自己。既然是缘起,我都要靠你来成就。我能说了算吗?比如,我说想要建一个云门寺,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是要靠很多因缘来成就的,要有很多的护法、祖师、菩萨,龙天护法,国家要安定。不是我想建一个寺庙就能建起来的,都是因缘所生。有什么样的因缘,就有什么样的变化,也就有什么样的果。不是我说了算这么简单。比如,没有三宝的因缘,我们出不了家;没有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重建这个道场,我们也到不了云门寺。这也是因缘。

  (3)次第三观:由空入假,由假而中。这是别教所修的次第法。

  什么意思呢?

  “空观”:先修“空观”:因为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万法当体即空。万法(的相)是“有”,但是要知道万法是缘起的、当体即“空”。

  “假观”:观空不住空,知道虽是了不可得的,一切万法都是体性空寂的,但不妨碍因果丝毫不爽,因果历然,而且不妨碍一切幻化(的法相)。一切(法相)虽然了不可得,但虚空不妨碍显现种种的相。“由空入假”:先修空观,然后修假观。

  “中观”:“由假而中”,同“即空即假”、“色即是空”,这是次第三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即色、空而证中道。它是次第知道万事万物的空性,在空性里显现一切万法,所以“空不异色”。不妨碍次第一步一步来,这是别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最后不住色、不住空,证中道。

  (4)一心三观:这是圆教所修的。

  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如果讲空的话一切都空,不管假也好、中也好,一切都是空。如果讲假的话,一假一切假,空也是假,中也是假。如果讲中的话,一中一切中,无假无空,空也是中,假也是中。空、有、中道——空、有都是中道——三者合一没有分别。这是一心三观。若讲幻化的话,一切都是幻化。如果讲中道的话:空也了不可得,有也了不可得,空也是我们的心,有也是我们的心,所以空也是中道,有也是中道。这是一心三观。

  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深奥点,需要多学习,慢慢理解什么是一心三观、次第三观、析空观、体空观?什么叫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通过上面学习天台判教的“五重玄义”,我们来看看《心经》在佛陀一代时教里的教相位置如何呢?

  首先,《心经》是在“五时”中的“方等时”之后, “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心经》是在“五时”里的第四个“般若时”(讲的)。它的位置是在讲《大般若经》时,是600卷《大般若经》所摄。

  在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中是属于渐教,在渐教里最后讲的。因为圆、顿教是“华严时”和“法华涅槃时”。

  在化法四教——“藏、通、别、圆”里是什么位置呢?带说“通”、“别”,而正明“圆教”。“带”就是顺便,带说“通”教,它不是藏教——不是阿含类、不是小乘经,是由小乘引向大乘的一个过程。“通”就是通前面和后面,“别”就是(教化)三界外的钝根菩萨。(根本上)还是正明“圆教”:《般若经》里有无量功德,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般若经》里谈了接引小乘法门,但根本是要引导无量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五时”里有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的譬喻,我们知道《般若心经》是在大乘的熟酥味。

  我们总结一下,《般若心经》是在“般若时”(“五时”里第四位)在讲方等经之后讲的;在化仪四教里是属于渐教,一步步引导众生最后通往成佛的道路;在化法四教里,带说“通、别”,最终正明“圆教”。

  下节课我们再细讲经题,译者,然后进入讲正文。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六)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