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金刚经专集》前
经常有人会问:应该如何修学佛法?对于学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样是学佛,因为发心的不同,方法的不同,结果往往也不一样。
一个人研究佛学,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困惑?为了对生命终极的关怀?为了解脱人生痛苦和烦恼?抑或是作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做纯学术的研究呢?
说到研究佛学,我们可能会想到现代佛学学术研究。现代学术研究方法,重视历史源流的或变迁,重视文献的考证,重视多种语言的掌握,以及它特有的学术规范,固有其相当科学的成分,但并不是唯一的,最佳的把握真理的途径。
现代学术研究方法,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现代科学又立足于唯物论、进化论。以丰富的文献或实物,澄清一个事件或一种思想的发展源流,不容否认,这种方法是科学的。可是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许多文献佚失了,而保存着的也未必都能反应当时的事实。这就导致了学术界: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现象。
有种现象大家不知道注意过没有:物理规律总是在不断被发现和修正。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是后者比前者更为接近真理;而东方的圣哲们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几千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对这些道德准则一旦被破坏,将导致某种文明的毁灭。
研究佛学,正常的情况下,是以求真,求解脱为目的。真理在那里?在佛陀的言教中,在菩萨们的论著中,在历代祖师大德们的注疏中。《阿含经》记载:佛陀在世时,许多人去亲近佛陀,听了佛陀的三言两语,就得法眼净,证阿罗汉果。禅宗语录中,也记载了许多学人,在祖师们的机锋棒喝之下,言下顿悟本心。
由此我们会发现,东方式追求真理,不必读遍三藏典籍,也并不一定要考察了整个学术史之后,才能知道真理是什么。相反,在学术界有许多大学者和权威人士,佛法的真理却未梦见,丝毫不得受用。
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是从闻思修进入。闻,是听闻,当然也包括阅读。佛教的典籍浩如烟海,该读哪些呢?在正见尚没有树立,无法明辨是非之前,先选择依止教界公认的权威人士,或阅读他们的典籍。在佛教界谁是最权威人物呢?当然是佛陀。
学习《金刚经专集》,这里包括《金刚经》,《金刚经》论、《金刚经》注疏等。数百卷的内容,哪一部分最契合真理呢?当然是《金刚经》本身。研究《金刚经》,重点是对《金刚经》本身的熟悉。研究《金刚经》,最好每天都能读诵一卷《金刚经》。诵经时如面对佛陀说法,以虔诚、清净无染、无分别之心,让佛陀的教法落入我们的八识心田,息灭我们的妄想,开启我们的智慧宝藏。
《金刚经》有众多译本,在佛教界一向传诵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鸠摩罗什是中观般若学的权威,中国般若思想的弘扬,到鸠摩罗什翻译出般若系经论,中国人对般若思想才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学习《金刚经》,自然也是要依鸠摩罗什的译本。这个本子不但行文优美、流畅,内容也相对通俗易懂。至于其它译本,可做为参考之用。
《金刚经》的注疏,有上百种之多,加上现代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众说纷纭,究竟依止哪种说法呢?是啊!对于在佛法上,正见还没有树立起来的学者而言,面对这么多的注疏,难免无所适从。但如果佛法正见已经树立的人,他会发现各家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每一种注疏,都代表着某位大德对《金刚经》的理解,及修学佛法上的体会。
我们推出《金刚经专集》,并非说学习《金刚经》的人,一定要把《金刚经》的注疏通读一遍,然后才能认识到《金刚经》说什么?而是要为学者提供一个更广泛的选择空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更自由的选择自己所要的东西。譬如渴了到太湖喝水,尽情喝足就行了。
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理解《金刚经》的正宗思想,最好是选择研究中观学者所做的注疏。如僧肇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吉藏的《金刚般若疏》,印顺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此外,最好还能跳出《金刚经》注疏的圈子,读一读《金刚经》的兄弟典籍,罗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及有关般若经的论典《大智度论》、《中论》、《肈论》等。
当然每种注疏,乃至注疏中的一言半语,都能解除我们人生的困惑,都能给我们带来智慧的启迪。因为那都是历代祖师大德们智慧的流露。学者在研究的时候,切勿贡高我慢,以凡人的陋见,妄加批判。
读诵《金刚经》,研究《金刚经注疏》,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经义,树立中观正见。这就需要通过思的这一过程。思,是思考。是思惟。八正道的第二个是正思惟。经中告诉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可知正思惟是依闻思正法而起。在我们没有明辨是非的情况下,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是树立正思惟的保证。
思的意义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达到对法义的精确把握;一是解除自己长期以来对人生的困惑,同时也能为他人解除困惑的效果。如果说思就是研究的话,那么我觉得研究《金刚经》,它的意义主要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如果离开这些,我不知道这种研究有什么意义。
《阿含经》中记载了佛陀说法的原则:事有实、可乐、有所利益,如来尽知,然后记(说)之(《长阿含经》17大1-75C4F)。佛法不同于哲学,只是一种玄想,更不是只为满足我们对神奇宇宙的好奇。佛陀的出世,是要实实在在的解决我们人生的问题。假如只做纯学术的研究,那就未免入宝山空手而归了。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