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节课讲总持分的“明所修行”——“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这句话怎么解释?我们来做一个总结。
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我们要知道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没有出、没有入”的一个大定。
认识大定
什么叫“大定”?实际上就是指我们不论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遇到任何境界,都能够不起心动念。但是,不起心动念的同时并不是死的,而是能够了了灵知,能够大用现前,而且没有迷惑!所以,不起心动念并不是说死人一个,而是说不动“分别念”,不动“执着念”,而不是没有“正念”;是在一切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都了了分明,知道这些境界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唯心所显现的幻相,不是实在的,没有实体,了不可得;能够不迷惑、不颠倒、不去执着万相实有。
灵明不昧的心性
实际上我们生活之中的一切都是我们心性的作用。这个大家要好好地去体会一下。我们讲法、听法、学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我们都能听得懂。假设我们大家都是木头、石头,那一切免谈。比如如这个桌子,我们跟它讲:什么是太阳、什么是月亮、什么是星星,什么是空……一切免谈。但是,对我们人来说,这些种种的境界我们都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都有觉性,灵明不昧的觉性。所有的万事万物——一切万法、一切境界——如果离开了我们的觉性,都了不可得。
不相信的话自己去敲敲木头,敲敲前面的桌子,问它:“你知道你是木头吗?”它肯定不会说“是”!更不用说它是否知道天上的星星月亮有多么美丽了。一切免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万法显现的基础、万法的根源所在,就是我们的心性。如果我们没有心性,没有灵明觉知的这个心性,一切免谈。不管你说有、说无、说空,都是免谈,是不是?关于这一点,我们要好好地去体会。
我们生命过程中的一切都是我们心性的作用。一切现象、一切境界都是我们心性的显现。离开了心性就什么都没有,连“空”都不可得。谁去知道“空”呢?免谈了。所以,我们实际上就是生活在我们的自性之中。不管你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认识还是不认识,我们的自性都是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灵明不昧的。我们的自性(我们的心性)没有一时一刻离开过我们。
古代有一个禅师曾经用一首偈来形容我们自性的作用,这首偈意境挺好的:“夹岸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是说两岸种了很多桃花,经过一阵大的风雨后,桃花很容易就打在地上;那个骑马的人走在岸边,哪一个马蹄能够躲得过掉在地上的桃花呢?这个意境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地方都是我们心性的显现,我们都是生活在性海中,活在我们自性、心性的大海之中。所以,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最亲切。
但是,我们恰恰相反,就是不认得它、不知道它,把它遗忘掉了,被迷住了。我们在生生死死里面轮回不息的根源所在,就是把我们的心性迷了,不知道自己有不生不灭的心性,不知道自己有大用现前、天然具足的无师智、自然智,还整天往外去寻求。就像你虽然是个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存了很多钱,还整天在外面做一个讨吃要饭的乞丐。
佛菩萨非常慈悲。在《法华经》里,佛告诉我们,佛之所以出世,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什么“一大事因缘”?为众生“开示”佛之知见,“开示”来干什么?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的知见?《六祖坛经》讲得非常清楚。六祖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佛之知见,汝之真心本性也。”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的知见。佛的知见不是要给佛来开示,是给我们众生来开示。给我们开示干什么?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心。这就是佛的知见!真心本性就是我们自性佛的知见。
那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两句话合起来怎么解释?简单来说就是:观自在菩萨,修习深妙般若、用功到了极点、证到究竟涅槃的时候。这就是前面两句话合起来的字面上的解释。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五十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