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引发自己的孝心呢?
一般人会说:“我也想孝,可是孝不出来,不知道怎么孝。”大家都想做孝子,但怎样引发出来?怎样去培养孝?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有修养、有孝心的、能够符合天经地义的高尚品德的人。很多书里也讲我们要孝顺、要恭敬……
我们可以从儒家的经典里看到,孝道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儒家说,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说我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骨髓到流的血,身体每个部分乃至发肤都不敢毁伤。“不敢毁伤”,意思是指:对这个事实非常重视,念念在心。孝从哪里开始?就从这里开始。一切来源于父母,就启动了真正的孝心。我们所有一切都来自于父母。就这么一点点念头,就是这么简单,孝心就开始涌动了,开始发芽了。
非此,则所有的行为都是装模作样。买点补品、衣服等等给父母——做给人家看而已,不这样做,怕人家会说“过年过节都不看看老父母”。是不是?这都是外在的。如果我们能够认为,我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父母,就好办了。我的房子也是父母的,我的车子也是父母的……没有这个身体,哪里有我的房子车子?自自然然,你有吃的也会想到父母,什么都会先供养父母。“我的什么都来自于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这个身体,哪有我的这一切!甚至包括儿子、孙子……”整个身心都可以掏给父母,哪会不舍得?
我们能够体会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父母,而且对这个念头非常重视、不敢毁伤,不是这个身体不许碰到的意思,是对这个念头保护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伤害了这个理念,不要老是“我、我、我”的。“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就是从父母那里来的。这个要知道,这是孝的开始。这个是“不可毁伤”的理念。这就是孝心的发芽处。没有明白这份孝心,你做得所有一切都是外表的。
即使我们出家坐在云门寺,能体会我的一切都是来自于父母的,这也是孝了。不是说只有回到家里端茶送饭才是。这些都是古圣先贤说的,不是我说的。这个理念非常重要。这个理念不仅培养我们“孝”,还培养我们会“顺”父母长辈说的。这样就不会忤逆不顺。所以,“孝”,就自然“顺”,不会我行我素,只顾自己。前面有“孝”,后则有“顺”。前面没有“孝”,后面就很难有“顺”。如果前面没有“孝”,所谓的“顺”,也只不过是做给他人看的表面功夫。我们能这样去体会,孝顺就出来了,感恩就出来了。
大乘佛教的“孝”就更大了,更不可忽视。上次也解释了这个“孝”字怎么写。“孝”字是“老”子之下的儿“子”,是这样的组合。儿子和老子是一体的。我们看: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师长、三宝、国土、众生的恩德。大乘为什么说“孝名为戒”?就是因为体会到一切的众生、师长、国家、天地、三宝都是养育、成就我们身心的父母。
佛教里的理念:从过去世到现在、未来,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那就更宽阔,是一个大孝。法界都是我们的大父母。自然我们的孝心就很容易发起来了。一切都不是外人,都是自己的父母,他们的苦就是我们的苦,他们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这样菩提心就出来了。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111)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