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词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这段话,要我们在劝诫别人时,不要直接去指出他的过错,而可以从赞扬他的优点说起。对方在高兴的时候,才能较容易地接受你的批评。一味地指责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当我们准备说服别人时,不妨先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顺势开导。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在批评别人之前,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不露声色地指出他的缺点,那么,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做父母的要先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很有正义感,在家里也很懂得照顾父母,平时都很讲道理。“我知道,如果你不是特别生气,是不会打架的。”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了,这时候,即使你没有指出,他打架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他也会主动承认错误。这就是弘一法师说的,“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的道理。
在弘一法师的《格言别录》里记载:“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是说,我们劝人向善时,要根据这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劝解。不要去说他最忌讳的话,也不要指责他的所有过失。要对事不对人,说话不能太直接,不要长篇大论,要点到为止,不要啰里啰嗦。如果我们在劝导别人时犯了这六条,就算你说的话是忠言,也不能算你做了好事。
昙昕法师在回忆文章里提到:
记得有一次,泉州有一个姓黄的,他善于画画,多次邀请大师吃饭。大师给他请多了,就破例在藏经楼上叫我预备了几样菜。那时正是战争时期,什么菜都十分稀罕。不过,当时我弄的几道菜倒是过得去。在进食中,黄居士请大师批评他的画。大师从来不直接批评他人。他看了黄居士的画,随口说:“好,好。不过,学画的人应学多看。能多看好几家的画,才能吸收人家的特长。学画要先学画圆,画了圆将它对折起来,如果四周都能相迭,才算有了起步的准备;接下来第二步就要学习一笔就能画出一条直线;第三步则是一口气能画出一个正四角形来,同时将画纸对折后,四角形的四个角都能相迭为准。”大师强调,一个学画画的人,开始时一定要完成这几个步骤。若不能完成这三个步骤,则将来可很难画画了。他又说西洋画家最讲究画面的构图图案,空白在画面上有时是要加以保留的。因空白本身对画面具有重要性。
大师还告诉我,叫我和黄居士说,最好去买商务印书馆所出版的历朝观音宝像一书来参阅。他说该书收藏了各家的作品,若能小心参考各家的笔法,知悉其优劣点,然后自成一家,那是最好不过了。大师亦指出,艺术贵在清淡。如佛法所说,“此法非思量卜度之所能解”。此法是指佛法,也就是说佛法不是单靠思量而不去精读就能了解的。同样,此书、此画、此艺术都是非思量卜度之所能解。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对我说:“我不好意思告诉这画家这些话,劳烦你转告给他知道。我的感想是这样,对不对由他自己去想想。”弘一法师说这话时是非常客气的。多补充一句。大师曾说过,艺术到了最高峰就是佛法。
如果我们在劝说别人时,不停地说对方的不是,就算对方心里明知道你说的话都是对的,是为他好,他也会觉得不舒服。如果你批评得过于严厉,他还可能对你怀恨在心。不但不能够导人向善,反而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的“责善之言”要慎出口。在劝人的时候,不妨使用讲故事的方法去劝解他,而不是直接针对他本人的错误去跟他摆道理。
再坏的人,他也是有优点的。比如,他长得不错,很会说话,聪明。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他的优点去肯定他,而不是抓住缺点去否定他,他就会从心眼儿里感激你,从而刻意发扬自己的优点,抑制自己的缺点。
一个杀人犯在去往刑场的路上,引来群众围观。这时候,人群里突然有一个老妇人说:“看,这小伙子的头发多漂亮啊!”这个杀人犯流着眼泪说:“如果早有人对我说这句话,我就不会有今天了。”
的确,也许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对方一句赞美,他就会及时停下犯罪的手,而我们的一句咒骂或者指责,可能会让一个好人也生出怨怼之心。“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词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时讲说,随时开导。”就是说,善于感化别人的人,都是语气诚恳,态度温和,用语委婉。能够包容他,理解他,原谅他,同情他,有事说事,随时化解。
丰子恺先生在怀念弘一法师的文章里提到: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看不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说完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无论对方犯了多大的错误,你怒气冲冲地去指责他,即便你指责的完全在理,别人也不会听你的,相反他可能比你还生气、愤怒。每个人犯错,都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一味地指责他有错,是不公平的,他也会有百般的委屈,他需要的是别人理解、包容,而不是指责。如果能够从心理上去体谅,那么,即使你一句话也不说,就已经起到劝人向善的作用了。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缺点能够宽容,对别人却很苛责,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指责别人的时候,往往也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专往别人的伤口上撒盐,甚至希望让别人心服口服,向你跪地求饶。就算你站在真理的肩膀上,也用不着得理不饶人。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可是,坏人一旦犯了错误,我们就对他不依不饶,责其太过,导致他对别人产生了戒备和敌对的心理,以致发生更严重的报复行为,在错误的泥潭中越走越深。所以,即使对方十恶不赦,也不可以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如果我们自认为自己是道德高尚的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视别人、批评别人,对别人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那丝毫不能证明你比别人更高尚。相反,只能证明你狭隘、刻薄,招致别人对你的反感和反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