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心经》的大智慧(四)

心经讲解2年前 (2022)发布 明向法师
185 0 0

第三,明宗

  “明宗”:明,就是明白;宗,是宗要、宗趣、宗旨所在。

  “显体”是讲我们众生本具的“性德”。“明宗”是让我们明白经典指明通过某种修行来体会经的意趣,实际上是“修德”,也是告诉我们,通过怎么样的修行、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明白自己的自性。实际是经典的宗要:我们通过怎么样最重要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能够证悟到本性或者有真实的受用。

  《心经》的宗趣、宗旨是什么呢?

  是“观照般若”。经文里“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是观照般若。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证悟自己的“实相般若”,或自己的真心本性呢?一定要通过观照,般若是我们心性本有的智慧,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见到我们本来面目。所以,必须通过我们本具的般若妙慧,智慧观照——万法了不可得、无常、如梦幻泡影,最后打破执着,放下身心世界,才能证悟到自己的菩提妙性,得到解脱自在。这个是“明宗”所要讲的内涵。

第四,“论用”

  论用也就是“辩用”。论,是讨论,通过讨论说明、辨别《心经》有什么功用,有什么功效,能给我们什么利益、什么受用。每一部经都有其独特的妙用,都能给我们殊胜的受用。、

  本经给我们的是什么受用呢?——通过修行观照般若,我们认识、证得本经理体,就能除三障、破三妄、度一切苦厄,达到这三个利益受用。

  什么叫“破三妄”呢?

  第一个,经里“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破执着五蕴、破执着十二入、破执着十八界):破除凡夫的执着妄想。

  第二个,破二乘的“着空”的妄想。经典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破执着缘觉十二因缘法相、破执着声闻四谛法相)。

  第三个,破权教菩萨着“空有”或“真假二边妄相”、不能进入中道。要么着空,要么着有,着在两边妄相。经文“无智亦无得”是破权教菩萨不能进入中道、着两边(的执着)。

  “除三障”,三障是什么呢?业障,报障,烦恼障。

  第一个,除业障。什么是业障?心里执着就是业,是障碍。我们心里有执着,就有业障,这个业会障碍我们。经文“心无挂碍”,消除心里的执着就是除业障。

  第二个,除报障。经文“无有恐怖”,就是我们要除业报之障。

  第三个,除烦恼障。除烦恼障在经文里是“远离颠倒梦想”。

  我们若能降服贪、嗔、痴,能消除烦恼,心无执着,远离恐怖,在现实的果报里便能消除障碍,除三障。

  “破三妄,除三障”,最后“度一切苦厄”。经文“度一切苦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后究竟成佛道。这是《心经》给我们的殊胜利益,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受用。我们要认识这几个方面。

第五,“判教”。

  “判教”:判,是判别;教,是教相。佛陀化导众生所用的语言、文字是教,是一代时教。判别一代时教的经典讲得深或浅。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法,有时说圆、有时说顿、有时说渐、有时说偏,无非随顺众生的根机不同,机缘不同,方便施设。如医师给病人开药方,不同的病给开不同的药,拉肚子的、发烧的……使用不同的药来对治众生不同的病。佛陀随顺众生的不同根机,而宣说种种不同的法,都是一种方便施设。如《金刚经》云:“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佛陀并不是有什么实在的东西“药”给我们,他所说的法都是给我们一种方便的(治我们病的)药,我们不能把这种药当作是实在,若当作实在就会引起法执。若病好了还执着药吃,人就会吃出毛病来。比如我们拉肚子服保济丸,不拉了就好了,再吃下去就会大便不通畅,变成便秘。所以,我们要知道,佛陀所说的法,是随顺众生的根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讲经说法,是种种方便的药,目的是为了治众生各自的病。

  讲“判教”,天台智者大师将佛陀所说的经典,按“五时八教”来分类。

什么是“五时”呢?

  佛陀成道后49年所说的法,分成五个时期,有“别五时”和“通五时”。

  一、“别五时”

  第一个时期是华严时(21天):

  佛初成道的21天现卢舍那报身,演畅“一真法界”的妙理。当时是给大菩萨讲自己所证的无上法门,转根本的无上法轮。所以当时佛陀是称性极谈,可惜当时小乘根机的人不能领会。犹如佛陀当时给博士、硕士生讲法,那小学生(小乘根机人)如聋如盲,眼睛看不到,耳朵也听不清楚,没办法懂。小学生肯定听不明白这么高深的课程。那个时候说的法比喻为生牛奶,生牛奶不是一般人都能吸收的。生牛奶对消化能力强的人,还可以消化吸收,小孩消化能力不强,吃了就拉肚子,吸收不了。华严时的法比喻成生牛奶,原汁原味;又比喻为刚刚出来的太阳,只照高山。高山代表大菩萨,给大菩萨讲经;太阳比喻佛陀,刚刚出来的太阳只照高山,讲的法非常高深,只有大菩萨领悟。那时候讲《华严经》,称为华严时(21天)。

  第二个时期是阿含时(12年):

  “阿含”译成中文意思是“无比”、“无比法”。什么叫无比法?世间一切诸法无可与佛陀说的阿含法相比拟。上面说在华严会上,佛陀是给大菩萨讲,那些小乘根机的人听不懂,也没办法消化。佛陀没有办法,便隐大现小,刚开始现报身,这个时候现应化身,最初开始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后游历说小乘法门四阿含经等,讲了十二年。这个时候讲的经比喻成乳酪,(华严时说法比喻是生牛奶)把生牛奶酿制成酪,小孩好消化。又以日轮比喻成太阳升上天,就能转照较低的小山。小山代表小乘根机的众生。这是阿含时。

  第三个时期是方等时(8年):

  方,即是方正、方便广大的意思。等,是平等。这个时候佛陀说法是应病予药,没有实法可说。佛所说的法一切为了方便,方便说法。方正就是说,佛慢慢的讲法,普及的根机更广大。“平”,是一切法平等,法法平等、没有高下。这时期讲了八年,为引小入大,引导小乘根机众生入大乘,是为刚刚发无上菩提心、回小向大的众生说大乘经。这时期讲的经有《维摩诘经》、《金光明经》等等。比喻成食物是生酥,是牛奶进一步的加工,由酪加工变成了生酥。以日轮比喻是此时太阳升高,能照到高原地带。这时候众生的根机比小乘程度又高些了,相当于小学生进入高中生了。

  第四个时期是般若时(22年):

  般若是梵文,翻译成中文是“大智慧”,但般若是没有大小的。这时候佛陀开发更高层次根机的众生,开发他们,帮助他们。这时期讲了22年时间,为证空、破执,于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灵鹫山七会,二、室罗筏城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自在天摩尼宝藏殿一会,四、王舍城竹村苑白鹭池边一会),讲般若,开示真空实相、真俗圆融之理,令小乘进入中道实相门。教下比喻食物由生酥转为熟酥,味道更浓更香。日轮比喻这时期的太阳高升,广照平原大地。这时众生的根机成熟了,很多小乘转为大乘的根机熟了,开示更多的真空实相的道理。这是般若时。

  第五个是法华涅槃时(7年):

  佛陀讲般若后七年中,看到众生的根机成熟了,开示《法华经》。那时候佛陀称性极谈、畅佛本怀,开示一乘因果: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纯实无权)。“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畅佛本怀。在最后三个月——讲完《法华经》以后的三个月——佛临涅槃的一个晚上讲了两卷经,开示“常、乐、我、净”四德。法华涅槃时,比喻最美的、最精华的食品,是牛奶味里最好的——醍醐。太阳是比喻升到日中了,形容太阳没有侧影、没有偏斜。

  佛陀一代时教分成五个时期:华严时讲了21天,阿含时讲十二年,方等时讲八年,般若时讲二十二年,法华时讲七年,总共讲经49年。

  这是五时里的“别五时”:把佛陀的一代时教,通过这样的时间划分,分为五个时期,佛陀根据不同的众生根机说不同的法。

  二、“通五时”

  通五时就是前后没有划分规定什么时候讲什么法。比如,讲阿含时不免有些大菩萨根器的人在里面,佛陀也要度化这样根机的人,他也要讲大乘根机的法,不一定局限在哪个时候才讲。通五时不是固定的把时间划分得很清楚才讲。

  在讲大乘经典的时候,有些小根器的众生,佛陀也还是方便跟这些众生讲些小乘阿含等的经典。别五时是为了方便划分佛陀对不同的根机众生方便说法。通五时,佛陀就很灵活了,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随时随地方便说法。

  后面我们还要讲“八教”。“五时八教”是天台宗的分法。还有“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是我们所要讲的,这是佛陀教相里面很重要的内容。

  今天所讲的内容,也许大家会觉得比较枯燥,但对我们认识佛陀讲经说法的方便善巧、根据不同时期划分经典很有帮助。我们讲了《心经》的“体、宗、用”,是个基础。有些内容大家没有学过,刚开始听起来可能比较生疏,需要慢慢学习。但这些理论,我觉得对大家以后学习任何经典都很有帮助。明白了从哪些方面去把握经典,比如(首先)搞清楚“名”是什么,然后“体”是什么,然后告诉我们修行用功关键的地方,还有经典哪些地方对我们有受用。这些对我们以后研究经典,是很重要的分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经典的内涵。有纲要的掌握,方便我们可以用很少的时间把握每本经的根本,把握经典里最重要的内涵。对佛陀一代时教有个初步的认识、有个总的纲要的认识,对我们以后读经学习都很有帮助。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