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法相宗(一)

高级佛学教本2年前 (2022)发布 菩提叶
110 0 0

  第十四课 法相宗(一)

  一、此宗的别名及其所根据的经论

  本宗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依唯识论 (1),明万法唯识之理,故亦名唯识宗。佛灭九百年间,无著菩萨由阿逾陀国讲堂,每夜升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 (2),白天则对众宣说,因其为本宗主要的根据,所以在印度则名为瑜伽宗。我国唐时,玄奘三藏 (3),学之于印度戒贤论师 (4),归而传于其弟子慈恩寺窥基大师,故亦名慈恩寺。其中以法相和唯识两名,为最普遍。

  此宗所根据的典藉,有六经十一论,六经是: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 (5)、阿毗达磨经 (6)、厚严经 (7)。十一论是: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二十唯识论、观所缘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这中间,解深密经,和瑜伽、唯识二论,是主要的经论。

  二、源流及传承

  释尊虽在深密楞伽等经,说明识变的原理,但并未组成有系统的学派,一直到了弥勒说出瑜伽师地论,后来无著又根据其说,写成显扬论、摄论、杂集论、辨中边论等,其弟世亲菩萨,又依据这些论,写成唯识二十论 (8) 和唯识三十论 (9),总括唯识的意义,唯识学派,才算正式建立起来。

  无著、世亲之后印度有许多学者,都研究三十论,最著名的有陈那 (10)、德慧 (11)、安慧 (12)、护法 (13) 等,这都是印度的唯识学权威。后来玄奘回中国后,又将护法等十家的著述 (14),揉成一论,名曰成唯识论,传之慈恩寺窥基,基师又依玄奘口授,作述记二十卷。而西明寺 (15) 的圆测、普光、慧观、立范、义寂等五人,亦各有著述 (16),后来慈恩与西明二派,各有传人(17)。在此二派之外,学唯识的学者,亦风起云涌,至于今时,因其合于科稻子逻辑,研究者亦多。

  三、唯识定义与三时说教

  法相宗明唯识之理,谓万法皆由识所现,在它们的生起上,心识的影响力最大,也是最要的因素。乃至境和识,也是对立的,假如离了识,则外境也不可能成立,因此说万法唯识,并非在识之外,否定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

  据解深密经意旨,佛之说教,可以分为三时:释尊成道之初,一切外道凡夫,执著实我,故在四阿含经中,为说五蕴法,明我者:乃五蕴假和合而成,是我虽空,尚有五蕴存在,此即我空法有论,属第一时有教,又名初教。闻五蕴说者,不解释尊密意,遂以为我虽空,而法则有,故继之又说般若经等,明一切皆空,我既是空,法亦无有,此即我法二空论,属第二时空教。然而释尊的说空,乃为破有执,如果一味执空,则无烦恼可断,亦无佛道可成,将陷于断灭空,非中道义。所以又说解深密等经,以明心有境空之理,属第三时中道教,法相宗就是依第三时中道教而建立。

  【注释】

  (1)

  指唯识二十论、三十论、及成唯识论等。

  (2)

  见中级第二十课注十二。

  (3)

  见中级第二十三课注十八,为其精通经律论,故称三藏,或三藏法师。

  (4) 为护法弟子,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僧。

  (5)、(6)、(7)、此三经皆未传中国,厚严经或说与唐地婆诃罗译的大乘密严经同本。

  (8)

  亦名唯识二十颂,或二十唯识,唐玄奘译,一卷,由偈颂之数而名,共有二十一颂,后一颂为结叹,非明宗义。

  (9)

  常称为三十唯识,一卷,唐玄奘译,是成唯识论的本颂。

  (10)

  生于南印度,是世亲的弟子,他除研究唯识外,特重因明,著有集量论,因明正理门论,观所缘缘论,掌中论等。

  (11) 也是世亲的弟子,著有摄大乘论释。

  (12)

  生于南印度,是德慧的弟子,世亲的再传弟子,著有俱舍论释、五蕴论与五蕴论释、唯识三十论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大宝积经论、大乘中观释论等。

  (13)

  南印度人,曾为印度那烂陀寺住持,是唯识学派中心学者,死时仅三十岁,戒贤是他弟子,玄奘是他的再传弟子,著有成唯识论十卷。

  (14)

  将护法、难陀、安慧、亲胜、火辨、德慧、净月、胜友、最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所造的唯识三十颂的释论,纂成成唯识论十卷,其中以护法所说者为主体。

  (15)

  唐高宗时勒建于长安、既成,诏迎玄奘法师入居。

  (16)

  圆测著成唯识论疏十卷,成唯识论别章三卷,普光著成唯识论钞八卷,慧观著成唯识论疏四卷,立范著成唯识论疏二十卷,义寂著成唯识论未详决三卷。

  (17)

  慈恩学系有慧沼、义忠、智周等。西明学系有胜庄、道证、太贤等,皆师资相传承。

  【习题】

  (一) 说出瑜伽宗和慈恩寺,得名的由来。

  (二) 法相宗所根据的六经十一论,是何经何论?

  (三) 成唯识论所根据的十家是谁?

  (四) 何以说万法唯识?

  (五) 一、「我空法有」怎样解释?二、一味执空,会得到什么后果?

  (六) 在释尊三时说教中,法相宗是属于那一时那一教?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