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福气,享受三分

佛与人生2年前 (2022)发布 菩提叶
171 0 0

\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法师《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什么是幸福?古人在造字时,就已告诉我们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福”字,左边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说,有地、有钱、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团团圆圆,这就是幸福。

  从这个标准上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幸福的。诚然,我们的人生有种种的不幸,富有的人虽然不缺衣少食,可是,他们也有这样和那样不开心的事。甚至,有些富有的人,只能用钱财打肿脸充胖子,家庭失和,兄弟反目,仇家遍地,丑闻不断。你能说他们幸福么?为什么我们明明什么都有了,还不幸福呢?这是因为,人心不足,欲望过多,不懂得惜福。

  古人还用种比较迷信的说法是,你的命不好,福薄,享受不了那么多的福气;或者你一下子把一辈子的福气用完了,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不幸就要降临了。就好像一块糖,你放在嘴里慢慢含着,一点点地化,能甜好久,如果你一口气把它咽下去了,你以后只能痛苦地看着别人吃糖了。

  在《李叔同说佛》一书中,法师告诫青年佛教徒要“惜福”。什么是惜福呢?就是爱惜自己的福气,就是知足,不要过度纵欲、过度地浪费我们的物质。

  法师在给青年佛徒讲经时曾提到:

  七岁时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纸不会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1920年在杭州时候,一位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1911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的。

  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法师认为,十分福气只消享受三分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把福气一次用尽。如果一个人过早地用尽福气,就像一棵生长过快的树,一朵盛开过早的花,反而容易在中途夭折。

  在泉州时,弘一法师告诉昙昕法师:“我这几天在想,如果我能喝喝雪峰茶,那我就很好了。”雪峰茶是指南安杨梅山雪峰寺所出的茶。他说完之后,就问昙昕法师:“你有吗?”昙昕法师说有一点点,就去把茶叶取来,弘一法师泡了茶,喝了一口,大赞:“呵!很好!很好!这茶一喝入口,身心就进入一种很清静的境界,这茶的功用真好。”稍顿,他又说:“但不能常喝!这茶对过午不食的人不大合适,因茶对消化很有帮助,多吃不得!”

  好东西不能常享用,这也是惜福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经常享用好东西,便会日久成习惯,一旦没有,就会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如果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太好,一旦发生什么变故,身体可能就会吃不消。

  雪峰禅师和钦山禅师一起在溪水边洗脚,钦山见到水中漂有菜叶,很欢喜地说:“这山中一定有道人,我们可以沿着溪流去寻访。”

  雪峰禅师回答他:“你眼光太差,以后如何辨别人?他如此不惜福,为什么要居山!”入山后果然没有名僧。

  雪峰禅师根据一片菜叶就断定山中无道人,那么,我们是否也能根据一个人是否珍惜自己所使用的物品来判断这个人的品质呢?那些因为自己有钱便不爱惜物品的人,肯定是没有福气的人,至少,不会是一个有真正幸福感的人。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把家里的丝绵换成棉絮给儿子做棉衣。了凡先生问她:“为什么不用丝绵做,而换成棉絮呢?”她说:“丝绵比棉花贵,用棉花也一样能取暖,丝绵卖了可以把钱送给更需要钱的人。”了凡先生听了很高兴,认为妻子的这种做法不愁孩子将来没有福气!

  了凡居士为什么认为妻子的做法会让孩子有福气呢?这就是弘一法师讲的:“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其实,养育孩子的父母都会有同样的体验,小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如果父母每天都给孩子很多糖吃,这个孩子未必会觉得有多么开心,但如果每周只许他吃一次糖,他就会很期待,也会觉得糖很甜,感到很满足。这个孩子长大了,在生活上也会比较节制,相反,那些从小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孩子,因为父母在他们小时候就把这一辈子该享的福气享尽了,长大了,他反而因为自己要什么有什么而丝毫感觉不到快乐。

  我们总是抱怨自己拥有的太少,却忽略了我们已经拥有的。等到失去之后,才会知道自己以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珍惜。其实,如果一个人生活富足到了挥金如土的地步,也就是他的福气即将用尽的时候。也直到那时候,我们才会知道以前自己是多么的富有,可惜的是,在富有的时候,我们却一天快乐的日子也没有享受过。即使我们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富足,但只要用心地安排我们的生活,一样可以体会到幸福。即使一碗白饭也自有它的甜味,一样可以体味出属于你的那一份幸福来。而很多人往往是在饥肠辘辘时,才知道一碗白饭的香味。在你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能够心满意足,甚至能够将福气少用几分,攒起来留待日后慢慢体味,而不至于一次用尽。

  我们总是习惯向上看,和那些比自己过得好的人相比,所以,无论我们拥有多少,都不能令我们幸福。如果我们能够低下头,看一看那些比自己拥有更少的人,就会知道自己何其幸福。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生活,那么,即使我们身陷困境,也会感到幸福。因为,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生活是否安逸,并不在于物质方面是否奢华,而是在于我们的一种心境。如果我们也能像弘一法师那样以一颗淡泊的心看待拥有的一切,时时刻刻都懂得“知足”、“惜福”,那么幸福也会时时陪伴着我们。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