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不自欺

佛与人生1年前 (2022)发布 菩提叶
101 0 0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群居,守口;独处,防心。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很推崇古代贤者、圣人所传下来的慎独功夫,在自己的著作中,曾多处强调慎独的重要性。“群居,守口;独处,防心”,与人在一起的时候,守住自己的嘴巴;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要守住自己的心。

  一位哲人曾说:“即使你独自一个人时,也不要做坏事,而要学得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宋朝陆九渊也说:“慎独,即不自欺。”意思是说,慎独就是不自欺欺人。慎独是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能够做到慎独的人,就可以认定他的修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修养是一个面对真实自我的过程,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能做表面功夫。我们常用“真君子”和“伪君子”来评价某个人,其区别就是能否做到“慎独”。在别人面前,一本正经,道貌岸然,暗地里却是个十足的小人。《大学》中是这样说“慎独”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在别人面前一副伪善的面目,别人或许不知道你的真实面目,不知道你到底都干些什么勾当,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在背地里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就说明我们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只是,人在没有约束的环境里,比较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罢了。所以,要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要警惕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有的人很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只是,这需要很大的毅力去抵抗那些诱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比如,一个下决心要减肥的人,看到自己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就想:我就吃一次,吃一次应该不会对减肥有什么影响。可惜,有一就有二,我们总是安慰自己说,不差这一口肉。所以,我们看到,胖子越来越多,减肥成功的人越来越少。这并不能说这个人不想减肥,只是他经不起美食的诱惑而已。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减肥成功,就要做到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吃高脂肪的食物。

  有一个记者问一个身材保持得很好的女演员:“你最喜欢吃什么?”女演员说:“我最喜欢吃冰淇淋。”记者很奇怪,要保持这么好的身材,冰淇淋可是大忌。于是,记者问:“你一周吃几次冰淇淋。”女演员说:“我已经20年没有尝到冰淇淋的味道了。”

  我们一定觉得这个女演员为了保持身材这么虐待自己不值得,但人生就是这样,你要得到一样东西就要放弃另一样东西。如果这个女演员破了一次戒,那么,就有可能收不住,从一个月吃一次到一周吃一次,甚至每天吃一次。很多人修行败坏,就是这样一次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导致的。要修行,就要时时警惕自己的内心,一刻也不能放松。只要你自己认为不应该做的事,就一次也不要去做。

  “独处防心”是修炼自己“慎独”功夫的关键。正是因为心不设防,蠢蠢欲动,才会萌生邪念、杂念,从而做出有违自己原则的事来,所以才要防心。

  湖边坐着一对来钓鱼的母子,按照规定,两个小时之后,这里才能钓鱼,但是他们来早了。母亲帮孩子把鱼饵放好,让孩子先坐在湖边等。但孩子等不及,就把钓竿放了下去。运气出奇好,鱼线动了,孩子赶紧往上拉,一条大鲤鱼被钓了上来。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时,母亲却走过来说:“我们应该把鱼放了,因为现在还不到钓鱼的时间。”

  孩子很不乐意,他大声抗议:“不,这样的大鲤鱼很难钓到的,更何况现在这里又没有人,不会有人知道的。”

  母亲说:“湖边没有眼睛,但是我们的心里有。”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背地里做坏事,你不说,别人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但你自己会知道,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会因此而感到良心难安。所以,人要做到心安,就要学会“慎独”,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的心。

  东汉时期的太尉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在道德上堪称楷模。有一次,杨震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在赴任的路上,经过昌邑,遇到了他在荆州刺史任上曾经举荐过的官员王密,王密现任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特地准备了十两黄金于白天去拜见,被杨震退了回来。王密以为杨震是白天不好收,于是到了晚上无人的时候,又一次去拜访杨震。

  杨震见他又来送钱,对他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离去。

  这就是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要求,人们只有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实践“慎独”。我们“慎独”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此时我们面对的是自己赤裸裸的灵魂,弘一法师在《改过实验谈》一文中说:“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是的,无论何时,都要小心谨慎、以此为戒,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