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本
正信才是真佛教
20:正信才是真佛教 现在有一些修行人非常执迷于纳吉祈福,要不就仅是追求治病健身或神异功夫,这些都是违背佛陀的教诲的,这不仅完全的本末倒置了,同时还...
从供奉佛像说起
24:从供奉佛像说起 正信的佛教中从不搞个人崇拜和迷信。佛弟子供奉佛像是为了纪念、恭敬那些因如法修行而成为了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人。有慎终追远、见贤...
虚怀若谷方是真修行
28:虚怀若谷方是真修行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什么佛理都懂,也坚持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可身心依旧,总是没什么进步,这只能说明他心地功夫不够,实在没必要怨天...
如何才有正确的佛学知见?
27:如何才有正确的佛学知见? 我曾经在著名的人文类杂志《读书》上读到过关于一篇讲禅宗六祖慧能的文章,具体的叙述文字我已记不得了,大意是六祖慧能一介...
有为和无为
26:有为和无为 客观地讲,有为与无为之辨证关系并不是靠理解来了知的。我们只要不识空性,未能明心见性,首先就无法真正地了知什么才是无为法(此乃属于胜...
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圆融一切是佛教的一大特色。真正的佛弟子首先会是一个奉公守法者,因为如果我们连世法也要毁犯,那又何处立守佛法呢?不仅如此...
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皈依佛法僧三宝,不皈依邪魔外道,是佛弟子必须恪守的信条。但有一些佛门弟子入佛修行后,并不能正确或到位地理解这一点,凡事都把...
从佛门的戒律说起
32:从佛门的戒律说起 一般人一听说佛门的戒律,就觉得不可思议,且颇有微辞。认为人应该顺其自然,痛快淋漓,尽情地生活才对。其实所谓这样的顺其自然,不...
谁该是“外道”?
31:谁该是“外道”? 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种种的原由,有一些人对佛门的修行观并不十分了解,虽有心于修行,往往却又不懂得如何辨别正法与外道...
谁是“善知识”?
30:谁是“善知识”? 寻访到大善知识,相遇到根本上师和大德,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向往的美事。那么,一个修行人该是什么样子他才能算作是一个善知...
“开悟”仅是一个起点?
29:“开悟”仅是一个起点? 按佛学的义理,明了本性开了悟就是见“道” ,见到了“道”我们才能修“道” ,才能...
什么是“咒语”?
39:什么是“咒语”? 咒语是世俗说法,这是一种声音符号,在原始民间信仰中多含驱邪、避凶、趋吉,有的甚至含报复、报仇和泄愤等损人利己之意。...
如何做功课?
37:如何做功课? 修行除了万事万物中砺练心性,还应做功课来以维持心性,训练禅定。同学生做功课是一个道理,我们自然应该尽量努力、精进,把求取大智慧看...
如此而已话“神通”
36:如此而已话“神通” 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只有证得“漏尽通”的人六种神通都具备,...
从大乘“六度法”说起
35:从大乘“六度法”说起 大乘菩萨道的主要法门为六度法(即六种波罗蜜,第六种为其根本): 1、布施: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怖施三种。所谓...
关于“在家人”
34:关于“在家人” 世俗生活中,有些在家人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这本是好事,但也有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有些人费了很大力气来做功课,攒功德,...
念佛的心要
38:念佛的心要 据有关资料介绍,念佛大至有三种类型:一是持名念佛,即口念弥陀名号。二是观想念佛,此又有二种:观想佛的塑画像,名观像念,观想佛的三十...
做功课有何要领?
43:做功课有何要领? 修密法,参禅打坐,念佛读经等等,任何方式、方法开始都是为了入静习定,人在禅定状态中才容易开慧证果。修习禅定的心要只有一个:止...
闲话“道交感应”
42:闲话“道交感应” 道交感应即是一种超三维空间的相应状态,指凡在修行过程中所遭遇或体验到的不合常态、常规的东西。但一般来讲,我们不必太...
真实不虚话“往生”
41:真实不虚话“往生” “往生”有活着时往生和临命终时往生两种。这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及亲自见闻者都比较多。科学目前还无法确切...
关于“净土三资粮”
40:关于“净土三资粮” 信、愿、行即为净土三资粮。修净业若无这三种资粮,肯定修学难以成功。 信为道源功德母,没有足够善根和慧力的人,往...
必须走的“中道”
48:必须走的“中道” 所谓中道,即是不离不著,不落两边的意思。在世俗中即和儒家的“中庸之道”的意思非常接近。琴弦太松奏不出妙音...
修行的本质
47:修行的本质 真正的修行就是如法修行。在于五蕴、六根、六尘所对应的点点滴滴。在于起心动念,当我念头起来,晓得此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和终止。这个...
也谈禅、密、净
46:也谈禅、密、净 对佛学稍有研读便能明白,一切法门莫不是都以开悟见道、“明心见性”或成就法身为首要基础。禅、密、净从本质上讲是你中有我...
解悟空性很重要
45:解悟空性很重要 所谓证悟空性者已是开悟了的大德了,可见学佛之人一下子就能证得空性的人并不多。对于般若空性,许多时候我们只能是望文解义,尽量保持...
一部经典能有多长?
44:一部经典能有多长? 我们常说的佛法即是指释迦牟尼佛所传下的法。但过去未来,一切佛法的核心要义又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胜义般若波罗蜜多的“方便...
后记
后记 本小册子的言说方式,乃妙泽个人一家之说,初衷只是想向大家说一说佛学的真实面目。稿子出来后,妙泽方明白什么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