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心经》的大智慧(二十七)

心经讲解2年前 (2022)发布 明向法师
125 0 0

《般若心经》译者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般若心经》的来源、版本,《般若心经》的五重玄义,对经题的每个词也一一做了介绍,对《般若心经》究竟讲什么,我们现在应该有了一个概要的认知。

  下面要介绍本经的译者。本经的译者是谁呢?译者是“唐三藏玄奘法师”(604~664年)。

  唐,是指唐朝,它的年份是618~907年,始于唐高祖李渊建都长安(即现今西安市),共有过二十个皇帝当政,近三百年历史,是我国历史上很兴盛的一个朝代。

  三藏,实际是指经藏、律藏、论藏这三藏,通常简称“经、律、论”三藏。我们讲“藏”,因为佛的经典是被当作最珍贵的宝物,珍藏于国库,是国家的行为,皇帝下令把经典收集起来放在国库里,所以人们称之为“藏经”。不像一般的书放在省、市、县的博物馆、图书馆那样存放,藏经是国宝。

  “经”,它是记录佛的一代时教。

  “律”,是佛所制的律令,是规诫弟子的条文禁令,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违反,若犯了就犯戒,就是佛教的种种禁戒条文律令,行为规范。

  “论”,是菩萨所作,是祖师的论述。实际“论”是菩萨论述的比较多,菩萨弟子们对教理的认识,他们对经典的认识、阐述。还有古代的祖师大德把自己修行的心得体会作一个论述。这些都归纳到论藏里面。

  这是经、律、论三藏。那经、律、论跟戒、定、慧三门如何来对应?

  经藏主要是讲定学为主,律藏是讲戒学为主,论藏以慧学为主。如果戒、定、慧再跟贪、嗔、痴来对应的话:戒学是对治贪的,定学是对治嗔的,慧学是对治愚痴。这是除三障的解释。

  再来解释“法师”。什么叫法师?要看看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能否作为人天的师表、人天道德修养的楷模,这不是开玩笑的。称“某某法师”,不得了啦!就是说他能精通三藏法义,他的行为、他的道德修养很高,称为“法师”,是很尊贵的称呼。

  玄奘,就是唐玄奘法师。我们都看过《西游记》,三藏法师就是指玄奘法师。玄奘法师是河南洛阳人。父亲叫陈惠,玄奘法师俗家名字叫陈袆。他家里共有弟兄四人,他排行老四,慧根很好,自小聪颖异常,且孝顺父母。小时候念《易经》念到公案“曾子避席”的时候,正好看到父亲从书房里出来,就从自己的坐席上马上毕恭毕敬地站起,非常孝顺。父亲见到这种情形,心里十分高兴,觉得儿子这么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玄奘法师十三岁时,就跟着二哥长捷法师去洛阳净土寺出家了。

  法师非常聪明、有智慧,不久就读了许多经典,并到处去参学善知识,对经典非常通达。在读诵、参学的时候他发现——虽有鸠摩罗什大师等翻译的很多经典,仍感觉中国翻译的经典还不够完备,对有些经典的翻译他总觉得不够满意。他非常仰慕东晋时代的法显法师,他是有名的首位西行印度求法的翻译家、法师。

  玄奘法师非常景仰法显法师西行取经的壮举,于是自己也发愿要到印度求法。玄奘法师写了奏章给唐太宗,他当时在国内已很有名气了,太宗觉得他是个很了不起的法师,不同意他冒险出国。但玄奘法师求法决心坚定,在贞观三年违背皇令偷偷出国了,经历了大草地、八百里沙漠,大雪山、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化险为夷,西行五万多里,在贞观七年,到达了北印度,求学于当时印度著名的佛教学府那烂陀寺。

  玄奘法师当时在那烂陀寺亲近的第一个法师是戒贤论师。戒贤论师三年前就有菩萨示现嘱咐接引玄奘法师求法之事,而且戒贤论师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师,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泰斗。玄奘法师开始跟他学习《瑜伽师地论》等大乘经典。玄奘法师精进学修,学识日渐渊博,参加宗教辩论大会,每次辩论都赢了。他的声名威望一天一天壮大,不久升为那烂陀寺的副主讲。所以到后来玄奘法师在印度当时也是非常有名气。他总共在印度留学了十几年,且游历了周围三十几个国家,遍访明师,获得梵本57部。在贞观十九年时回国。

  法师回国后受到唐太宗的尊崇恭敬,朝廷的礼遇,在弘福寺住下来翻译经典,后移至慈恩寺,也就是现在的大雁塔所在之处。他一生总共翻译了经论75部,共1335卷,其中以600卷《大般若经》为代表作。我们现在学习的《心经》版本就是他翻译的。而且,玄奘法师还作了很多唯识宗的著作,一生弘扬唯识宗的教义,成为唯识宗的初祖,二祖是窥基大师。

  玄奘法师在664年二月五日往生于长安西明寺,世寿62岁,不算高龄,这可能跟他取经受了千辛万苦和翻译经典过度劳累等因缘有关。当时朝野上下对法师的示寂都感到非常悲痛,高宗皇帝非常伤心,三天没有上朝理政。

  玄奘法师翻译经典非常严肃认真,其所译的经论都是严格按梵文本准确无误地翻译,而且精益求精,所译的汉文义理和原梵文对照非常准确、没有一点错误。在他临终前的时候,他感到有点头痛,他起了一个疑问:“是不是自己所译的经典有错误?怎么会有这样头痛的感应?”他就发了一个愿:“如果我译的经文没有一点错误,愿我圆寂后火化舌根不坏。”后来大师圆寂荼毗以后,发现他的舌根果然完整不坏。反过来也给我们一个信心:玄奘法师所译的经文完全正确无误,完全可信。

  对这部《心经》的译者——玄奘法师,我们有了基本的了解。若想要对玄奘法师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去看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前面几节课把《心经》的经题、译者都讲了,后面我们进入经文的第三部分,开始讲正文。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二十七)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