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被外物所牵你才会受煎熬

佛与人生1年前 (2022)发布 菩提叶
125 0 0

\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在讲经说法时曾提到智者大师的一句话:“世间色、声、香、味常能诱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他解释说:“‘色、声、香、味、触’是五尘,属于物质,再加上一个‘法’,名为六尘,法属于知识。眼所见者为色,耳所闻者为声,鼻所嗅者为香,舌所尝者为味,身所接触者为触。这都是外面的环境,容易迷惑人,令人生起贪嗔痴慢。为了追求物欲享受,使人生起爱著,一爱一执着,毛病就来了。心被境界所转,即是凡夫。”

  法师刚出家那阵子,住在浙江的一座古寺中修行。寺里的老和尚派了一个小和尚照顾他。其实,法师吃饭的碗碟向来都是自己洗,桌子自己抹,居室自己扫,自己洗衣服,自己补衣服,洗脸漱口的用水也是自己打的,是不需要人照顾的。法师不忍拒绝老和尚的心意,便只好接受了这份盛情。好在他只是在此暂住个把月。一天,照顾法师的小和尚看墙上新贴着一张纸条,上书:

  无尽禅师偈句: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深恐世人知住处,为移茅舍入深居。

  小和尚似要问什么,却没好意思张口,只是看着字条出神。法师便轻声问他:“看得懂吗?”小和尚恭敬回答:“字懂得,就是意思没懂。”

  法师亲切地说:“这是无尽禅师出家时写的偈句,说的是一个出家人,应该以学佛修道为本,不要为衣食所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是出家人的本色。我福薄业重,又出家未久,深恐为在俗时的虚名所扰,故常择居偏僻茅舍,以避声华。无尽禅师‘深恐世人知住处,为移茅舍入深居’这两句,我很喜欢,所以手录墙壁,用以自加做戒。”

  法师到深山中修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修行不够,恐为世俗人情打扰,难免心念不一。那么,我们平常人想在俗世保持清静之心,不被外物所扰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美国著名小说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经典,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在成名之后,塞林格不是像常人那样,住豪宅、穿华衣、开名车,而是过起了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他退隐到新罕布什尔州乡间,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买了九十多英亩土地,在山顶盖了一座小屋,房屋的周围都种上树木,屋外拦着将近2米高的铁丝网,网上还装有警报器。他每天早上八点半带了饭盒入内写作,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在此期间,家人不能来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电话联系。

  他偶尔去小镇购买书刊,有人认出他,他马上拔腿就跑。有人登门造访,得先递上信件或便条,如果来访者是生客,就拒之门外。他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成名后,只回答过一个记者的问题,那是一个16岁的女中学生为给校刊写稿特地去找他的。

  诚然,塞林格的与世隔绝也是很奢侈的。毕竟,那90多亩的土地和装着铁丝网的小屋就不是一般人置得起的。

  一位禁欲苦行的僧人,到山中去隐居修行。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唯一的一件换洗衣服破了一个洞。于是就到山下的村庄向村民要来一块布缝补。回到山中,过了几天,他发现原来茅屋里有一个鼠洞,衣服就是被老鼠咬破的。为了防止老鼠再咬破衣服,他到山下向村民讨来一只猫。猫需要吃食物,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奶牛,每天挤牛奶喂猫。但是,每天要照顾小猫和奶牛影响了他的修行,他便到山下寻来一个流浪汉,请流浪汉代替自己照顾猫和奶牛。为了吃饭,流浪汉又在山上开了一片地,种了一些作物。过了一些日子,流浪汉说:“我需要一个老婆。”事情可想而知,有了女人,接下来便是孩子,有了老婆孩子便需要更大的房子,种更多的地,养更多的奶牛……到了后来,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这个苦行僧只为了一件衣服便新造了一个村庄,想修行也不可能了。欲望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不能满足。欲望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无法泯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修剪自己的野心,让自己不做欲望的奴隶。

  在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索提那克法师是寺院的新住持。索提那克法师发现寺院的山坡上到处生长着杂乱而青翠的灌木。为了让它们看起来美丽一些,索提那克找来一把剪子,一有时间就去修剪灌木。半年过去了,一些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有一天,寺院来了一个有钱人。有钱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索提那克法师微微一笑,折身进内室拿出剪子,让客人跟着自己来到寺院外的山坡上,然后指着那些修剪好的灌木说道:“只要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你的欲望就会消除。”

  有钱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法师问他感觉如何。他说:“身体倒是轻松了许多,心里也不像先前那样烦躁了,但脑子里那些欲望好像还在,并没有消除。”

  索提那克法师笑着说:“你以后要经常来这里修剪,过一阵子就好了。”

  这个人就经常到寺院里修剪灌木。三个月后,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已经初具形状了。这时,法师来到有钱人身后,问他:“你懂得如何消除欲望了吗?”

  有钱人面带愧色地回答说:“每次在修剪的时候,我觉得心里的欲望已经没有了,可是,一旦回到家里,回到我的生意圈子里,所有的欲望又全部冒出来了。法师,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太愚钝了?”索提那克法师笑而不言。

  当这只鹰完全成型之后,有钱人还是没能摆脱欲望的枷锁。他甚至怀疑法师的办法根本不灵。法师笑了,说:“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建议你来修剪灌木吗?我不知道你每次修剪前发现没有,原来剪去的部分,会重新长出来。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它们。你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去修剪它。放任欲望,它就会疯长,如果你能经常修剪它,反而会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

  每个人都会有欲望,一个欲望刚刚消失掉,新的欲望又会浮上心头。甚至可以说,产生欲望是人的本能,如果人没有欲望,每天确实不需要那么忙碌,但人生的乐趣就会减少很多。但是,如果欲望太多,不但对人一点儿好处也没有,反而会成为枷锁,让我们疲惫不堪。甚至,有很多欲望难以达成的人,会因为急功近利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

  定期清理你的欲望,甚至当欲望来到时,你不妨将它暂时放一放,看过一段时间,你是否还会对它念念不忘。比如当你看中一件价值不菲的衣服时,不要急于将它买下来,待过几天,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了当时那样强烈的购买冲动。当你有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那些欲望吗?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