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的人生最富足

佛与人生2年前 (2022)发布 菩提叶
143 0 0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持戒严谨,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丁200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

  这是弘一法师出家之后的生活。弘一法师名声在外,又加上在家时家产丰厚,即使出家,他也一样可以过着优越的生活,至少也不应该如此清苦。但大师拒绝了一切利养,决意要做一个苦行僧。

  弘一法师说:“出家人的生活在人们看来是相对清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在弘一法师看来,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在世人的眼中,物质匮乏的生活就是苦的,这是因为,我们把快乐建立在身体的享受之上,如果我们能够像弘一法师一样,那么艰苦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再是苦。

  世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永不知足,永不停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但在这个追求的过程里,他们要忍受着得不到和失去的痛苦,更不要说每天为了那超出人本身需要很多的物质财富所受的苦和累。我们头上的白发有多少是为了那不必要的东西一点点累白的呢?而那些寻求精神世界富足的人,精神上的快乐常常使他们看起来那么自在、从容,一身的轻松,一脸的惬意。

  中国曾有这样一句俗语:“知足常乐。”“布衣桑饭,可乐终生”,这是弘一法师一生的志愿。弘一法师在讲解《佛遗教经》的时候曾说:“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他也曾劝诫世人:“人生在世都希望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幸福快乐由哪里来呢?绝不是由修福而来,今天的富贵人或高官厚禄者,他们日日营求,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并不快乐。修福只能说财用不算匮乏,修道才能得到真幸福。少欲知足是道,欲是五欲六尘。无忧无虑,没有牵挂,所谓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清楚,心就安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迷,处世待人接物恰到好处,自然快乐。”

  法师这段话给世人的启示是:人要少欲。少欲,人的牵挂就没有了,忧虑也没有了,心就安了,人就快乐了。

  古人说:“求名之心过盛必作伪,利欲之心过盛则偏执。”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所谓欲火焚身,过于强烈的欲望会毁灭掉人的生命。即使你的欲望并不多,但如果时时处于不满足的痛苦状态中,对我们的身心也是有害而无利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知足常乐。知足,并不是要我们没有追求、没有想法、停滞不前,而是不要为欲望暂时的不能满足而感到痛苦,乃至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佛陀在《因缘品》中说:“即使天上降下金银珍宝之雨,贪婪之人也不会满足。”不知足,正是我们感到不快乐的根源。“得失从缘,心无增减”,知足的人,因为放下执着,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他也会觉得人生是一样的美好。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