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些学佛弟子认为行持布施善法只是求人天福报,自己一心求解脱,专心学法增长智慧就好了。请问师父,怎样行布施法能获得更广大的利益、而不只是得到人天福报呢?
法量大和尚:
培育慈心,勤修福慧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罗汉又叫应供,能接受人天供养,多伟大啊!但是为什么罗汉具足了这样的福报还会托空钵呢?
经典中有个故事,一位比丘精进持戒,勤修定慧,但没有修布施等福德资粮。比丘修成阿罗汉后,由于以前不注重培福,在遭遇饥荒时,托钵七天都空钵而回。
我们修学佛法不是为了世间福报与眼前利益,但对于修行人,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是同样重要的,一定要福慧双修。
如何获得福报?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布施。假如我们希望自己未来的生活或用功修道时不为资具所困扰,那现在就应该修布施法。
我们学习《五乘共法·三福业》时,首先讲的就是招感幸福人生的布施业。布施不仅能积累福报,也是对治贪欲最好的法门。并且,布施业最容易广结善缘。当我们以利他心去帮助别人时,自己的慈悲也会增长。
下心含笑,亲手布施
我们说业有自作、教他作、见作随喜,布施形式也是有这些差别。比如,某公司做慈善业,公司老板交代相关人员去负责,跟老板亲自去做,两种布施形式所招感的福报是有差别的。
很多经典都有说,亲手施和委托别人做是不一样的,例如国王亲手施,跟国王让大臣帮忙去做是不一样的。但如果国王为了引导大臣修善业、行布施法,而让大臣代自己去布施,希望通过这样能让大臣串习善法,那就会因发心的差异而有福报的差异。
就像一个很吝啬的人不舍得布施自己的钱,我们把钱给他,让他去帮我们行善法,希望他也生起布施心,我们这样的发心,跟自己不去做而请别人代劳,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还是要看布施者的发心,这是心的差别。
为什么强调要亲手施?是因为我们有心的差别。如果没有特别特殊的因缘,或者没有希望利益他人、引导其行布施这样的发心,亲手施的功德会更殊胜,因为其心更纯更到位。
当我们自己以善言爱语至诚地亲手把财物布施给他人,受施者就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我们也能感得很好的福报。受施者也会因我们的真诚谦恭,而种下乐于亲近我们、愿意接受我们教化的种子。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讲到智者有五种施:“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佛陀说,有智慧之人都能具足这五种方法去行持布施,因为这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得到更殊胜的果报。
善观缘起,平等布施
我们凡夫是很难做到能乐于布施和平等施,特别是平等施,我们有时候做起来确实困难。平等施是依缘起法,作合理的安排。世间人认为的“平等”是大家都一样。但佛法所讲的平等,是依缘起法而正确地观察,如实了知缘起的现象。
善观缘起,如理正确地行布施,叫做平等施。我们经常说的中道行,就是依着每个当下这个法的缘起相而作合理安排,也就是正道行。
布施有很多内涵,人天福报的布施是世间善法。“布施波罗蜜”和“布施”是有差别的,假如没有以波罗蜜——以慧为前导的布施,那就只是共世间善法。
在讲三福业时,我们把布施归划为人天乘善法,那是因为如果没有加以出离心、菩提心和大悲心这些内涵,布施就是人天善法类,是十善业。若是加以出离心、菩提心和大悲心这些内涵,布施就是出世间法。因此,从学佛的角度,布施更多的要偏于出离心。
佛法特别强调慧,佛法与世间不共的,就是无漏慧。我们修学的很多法都是共世间的,但无漏慧是不共的,只有佛法才具足不共世间的善行、善法。
我们学习布施行的时候,学到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其中财布施又分内财和外财……这些是需要我们去一一认识、辨别清楚的。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了解要远离哪七种不善的布施,应该行哪种布施。
从利益众生来说,通过财布施,可以解除众生的现实困难;通过法布施,可以引导众生走向觉醒;通过无畏施,可以令众生身心安乐,无有恐惧。无论哪一种布施,都能和众生广结善缘,都能迅速增益我们未来世行菩萨道时实证菩提的资粮。
我们学习了布施法并不代表自己就能真正掌握,有很多法的内涵是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当我们通过布施来对治贪心,通过忍辱来放下嗔心,通过正见来解除愚痴,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