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是什么?钵的由来与讲究

佛教法器2年前 (2022)发布 菩提叶
226 0 0

钵是什么?钵的由来与讲究

钵是什么?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作应器、应量器。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  

钵的由来

  据《佛本行集经·二商奉食品》中说:佛陀初成道时,北天竺有帝梨富娑与跋梨迦两位商主,将“糗酪蜜搏”供养佛陀。

  佛陀思惟:往昔诸佛,皆是持钵受供,我如今当以什么器皿受二商主食物供养。这时四天王知晓,立即以金钵奉上,佛不肯受。四天王又以银钵、玻璃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砗渠钵相继奉上,佛陀皆不受。

  这时四天王以石钵奉上,佛陀又思惟,如若只受一钵,其他三位天王必将产生烦恼。佛陀将四钵相迭安置在左手,再以右手按下,合成一钵。而说偈言:

  我昔功德诸果满,以发哀悯清净心;

  是故今四大天王,清净牢固施我钵。

钵都有哪些讲究?

  在律制上,规定钵有“体”、“色”、“量”等三法。

  体

  “体”指钵的材质。《四分律》中提及钵之种类云:“钵者有六种,铁钵、苏摩国钵、乌伽罗国钵、优伽赊国钵、黑钵、赤钵。大要有二种,铁钵、泥钵。”禁止使用由木、石、金、银、琉璃、宝、杂宝所作成的钵,并以此简别在家和外道。

  色

  “色”指钵之颜色。《四分律》限用黑、赤两色,《五分律》限用孔雀咽色。除此“黑、赤、灰”三色之外,不准熏染其他颜色。

  量

  “量”钵的容量。《四分律》卷九举出大、中、小三种。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但是根据唐代的量法,应是一斗至五升之间。

  比丘不得储存多钵,护持钵当如护持自己眼睛一般,应当常以澡豆洗净除去垢腻。钵损坏时,若五缀(五种修补方法)而不漏,则不得求新钵(经修补后再用的钵,即称五缀钵)。钵置于地上时,若有转倒之虞,则当作钵支以安置之,携带时则应收入钵囊(或称钵袋、钵络、络囊)。

注:

  包钵的袋子,称为钵袋或钵囊。为三种袋(钵袋、药袋、杂袋)之一。《有部毗奈耶杂事》讲到有比丘走路时以手持钵,不慎摔破,后来佛陀教其以衣角裹之,还是又摔破。最后佛陀便教其制钵袋放置。现在的钵袋,挂于肩上用于行路时装钵,其材料及大小并没有特别的规定,被列为尼师坛的特物(随物)之一。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