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佛寺历史悠久,据《乾徽遗稿》载,县城北铁佛寺古镇境内清凉山於汉代建清凉寺;隋末由著名隋唐佛学大师惠远惠贞对其扩建,故而闻名隋唐。明万历年间,有了空、了常、了喜、了澈四位和尚住持之,大兴象教,缁徒云集,今有画像在焉,不著作姓氏,衣带当风,栩栩如生,佛像金色,生气远出。明万历年间,寺院毁於火灾,仅余两米二高铁佛铸像一尊,众僧移请铁佛下山,并於清凉山东南麓构地供奉,其地即古丝绸路驿站之遗址也,因铁佛像而更名为铁佛寺。之后,来于此地的迁徙和逃荒者陆续依寺结茅而住,使铁佛寺发展为人数众多的自然村。
铁佛寺历史悠久,据《乾徽遗稿》载,县城北铁佛寺古镇境内清凉山於汉代建清凉寺;隋末由著名隋唐佛学大师惠远惠贞对其扩建,故而闻名隋唐。明万历年间,有了空、了常、了喜、了澈四位和尚住持之,大兴象教,缁徒云集,今有画像在焉,不著作姓氏,衣带当风,栩栩如生,佛像金色,生气远出。明万历年间,寺院毁於火灾,仅余两米二高铁佛铸像一尊,众僧移请铁佛下山,并於清凉山东南麓构地供奉,其地即古丝绸路驿站之遗址也,因铁佛像而更名为铁佛寺。之后,来于此地的迁徙和逃荒者陆续依寺结茅而住,使铁佛寺发展为人数众多的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