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白话解 经文正解 第五卷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少室六门]
【以无所得故】
寂灭体无得,真空绝手攀。本来无相貌,权且立三檀。
四智开法喻,六度号都关。十地三乘法,众圣测他难。
【菩提萨埵】
佛道真难识,萨埵是凡夫。众生要见性,敬佛莫心孤。
世间善知识,言论法细粗。顿悟心平等,中间有相除。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般若言智慧,波罗无所依。心空性广大,内外尽无为。
性空无碍辩,三界达人稀。大见明大法,皆赞不思议。
【心无挂碍】
解脱心无阂,意若太虚空。四维无一物,上下悉皆同。
来往心自在,人法不相逢。访道不见物,任运出烦笼。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生死心恐怖,无为性自安。境忘心亦灭,性海湛然宽。
三身归净土,八识离因缘。六通随实相,复本却还源。
【远离一切颠倒梦想】
二边纯莫立,中道勿心修。见性生死尽,菩提无所求。
身外觅真佛,颠倒一生休。静坐身安乐,无为果自周。
【究竟涅槃】
究竟无生性,清净是涅槃。凡夫莫测圣,未到即应难。
有学却无学,佛智转深玄。要会无心理,莫著息心源。
[慧净禅师]
萨埵依空无挂碍,用智修真至涅槃。
远离妄想除颠倒,真谓收心向内观。
[大颠禅师]
四谛
无苦无乐,无集无灭,无道无德,到这里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一超直入如来地。会么?密竹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离种种见,脱体无依,自性清净,实无一法。归根得旨意,念念空寂。太虚之体,声色不存。如来界,如虚空,是了事清净道人。
菩提萨埵
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萨埵。人法俱空,名曰妙觉。
依此解说,得大智慧。随机利物,引导群迷,同到彼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提用双行,混融归一。外清净,内清净,外空嫩空,当体即空。天地未有,先有此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太始太初,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如千灯照室,其光遍满。一切幻化,总无障碍。东去无穷,西去无极。纵横自在,拘系不能得,千圣不奈何。若要远离,先断贪欲。众生轮回,颠倒不息。如梦幻泡影,流转世间,终无了期。若有人打得透,永免颠倒梦幻。竟者尽也,穷尽之法。廓彻无也,万缘顿息。离四句,绝百非,知见无见,斯则涅槃。如何是涅槃?咫尺之间不睹师,迢迢空劫,尽在如今。放光动地,人法俱妄。不见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自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
涅槃
不生谓灭,不死谓槃。波罗密多,正法眼藏。十方诸法,依此修行,圆成正觉。自悟自性,不容记授。若有传授,尽是外道邪见。六代祖师自修自证。亦无一法与人。
[净慧和尚]
“以无所得故”,就是对前面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的一个总结。“无所得”,就是般若的相。有所得总有局限性,总是局限在某一点上,只有无所得才是无所不得,尽虚空遍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没有一处不是般若智慧的显现,所以这“无所得”,或者说这“无得”二字,既是对“无智亦无得”这一句的一种描述,更是对前面七个“空”字、六个“不”字、十三个“无”字的总结。“无所得”不仅仅是指“无智亦无得”这一句,是从“照见五蕴皆空”开始,一直到“无智亦无得”都包括在内。
“以无所得故”,要翻译一下就是说,因为具备了二空所显的真理。“菩提萨埵”是菩萨二字的全称。菩提是觉悟,萨埵为有情,菩萨者觉有情,就是已经觉悟了的有情。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菩萨具备了无所得的甚深般若,所以能够依般若而到彼岸,既到彼岸就心无挂碍,正因为无有挂碍,就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涅槃。如果说是有所得的话,这一切都不可能成为修菩萨行者的清净的生命现实。
这句话虽然念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可是千难与万难。仅仅就那一句“无所得”来说,我们凡夫在开始修行的时候,都是希望有所得。总是希望见光见瑞,见到天神、护法,见到菩萨,见到佛,希望做好梦……这哪里是“无所得”。如果执著在一个好梦上,那么你永远都停留在做好梦的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再有进步。因为你认定了那就是正确的,也就仅仅是满足于做一个好梦。下一步呢?你就希望天天做好梦,如是而已。我们修行的人,一定要从这里跳出来,要舍掉。不舍掉,就老是在原地踏步走。舍掉了第一步,才能迈出第二步、第三步,要不断地向前走,不能停留,不能有所得。即使是证得了初地、二地,一直到十地的菩萨,最后还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还是无所得。为什么呢?心等虚空,量周沙界。一切都是自己的家珍,一切都是现成茶饭。有所得,心中就有挂碍,无所得,就心无挂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是人间的美景。“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有闲事挂在心头,看到春花秋月,看到夏风冬雪,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遐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看到月光,就想到故乡。为什么呢?就是诗人心中有挂碍。看花亦是如此。
心有挂碍就有恐怖。什么恐怖呢?患得患失是恐怖,悲欢离合是恐怖,生老病死还是恐怖。心无挂碍的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切顺势推移,了无挂碍,无有恐怖,也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颠倒梦想是什么呢?是从无明开始一直到老死这十二因缘,无量劫以来流浪生死的种种过程。在睡梦中觉得花好月圆,觉得山清水秀,觉得人间值得贪恋,子孝孙贤,家财万贯。一觉醒来,原来都是颠倒梦想。远离了颠倒梦想,就得到“究竟涅槃”。一切苦再也不会干扰自己这方寸之地。
我们学习《心经》,要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运用这些道理来指导修行、生活,指导我们远离颠倒梦想,得到清凉自在。
《心经》讲到“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接下来是“以无所得故”。关于这一句,有的注解是把它连在“无智亦无得”的后面,有的是放在“菩提萨埵”的前面,也有的是专门注解这一句。连上还是接下,这在经文当中至关重要。这一句和上面“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智亦无得”是呼应的。讲到菩萨的修行法门,也不能以有所得心而修。凡夫法、缘觉法、声闻法、菩萨法都要以“无所得”心来修。“是诸法空相”,就是无所得心。“无所得”是什么呢,就是般若相,就是大智慧。“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凡是有所得,都是有局限的,只有无所得,才没有局限。
接下来就讲“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就是菩萨的全称。菩提为觉,萨埵乃有情,就是觉有情。菩提萨埵要证究竟涅槃,必须依般若波罗蜜多。菩提萨埵为能依之人,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之法。菩萨依此般若修证,心离业障的缠缚;因无业障的缠缚,所以就没有生死的恐怖;既无生死的恐怖,就无颠倒烦恼。生死是报障,业是业障,烦恼就是烦恼障。我们凡夫具足三障,菩萨三障断尽。三障消除干净,佛的三德就呈现出来。
所谓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断三障,证三德,所以能够究竟涅槃。究竟就是烦恼永灭、三德圆满,才称为究竟。涅槃,翻译为寂灭,亦可译为圆寂。圆者,圆具三德;寂者,一切烦恼永灭,所以称为寂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不生不灭了,寂灭的境界就呈现出来。这里所说的灭,所说的消除三障、不生不灭都是指的破除执著。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所存在的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世界来看待客观世界,有什么样的主观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本来是平等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个众生主观上的见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观世界反映到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千差万别。
佛教所说的破除执著,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去消灭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变我们主观世界的观念。所有的问题、矛盾就是我们主观世界的看法和客观世界的存在不一致。有矛盾就有烦恼,如果把主观世界的观念改变过来,加以突破、超越,烦恼就消除了,那就是所谓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自作自受,要消除这些苦厄,别人代替不了,还是要自己来解决。
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着智慧到彼岸的法门,不断地观察、观照,就能破除生死的恐怖。因为自己主观上的种种计执,种种障碍都消除了,私欲、烦恼消除了,恐怖也就随之消除了。“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就“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挂碍是什么呢?就是自己内心还有见不得人的地方,自己内心还有阴暗面,有私欲,那就是挂碍。只要有一点事情牵涉到自己私利的时候,就耿耿于怀,放不下,那就是挂碍。挂碍这两个字,很形象,挂就是不顺利,碍就是阻碍。因为内心深处还有东西,所以飞不起来,也跑不动。
有挂碍就有恐怖,恐怖是什么呢?恐怖就是生死,挂碍就是烦恼,无有恐怖才能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涅槃。这是讲菩萨要得到“究竟涅槃”,就必须“依般若波罗蜜多”来改变自己。
这几句话,每一句都可以对照我们的内心来观照,自己修行的状况、程度,看自己还有挂碍没有。挂碍的是什么?是房子,是存折,是妻子,还是儿女?这些东西都要关心,但是不能成为挂碍。我们不能住露天,在家居士有家有室,也必须有一点积蓄,有一些钱存在银行里。但是,不要成了包袱,挂碍就是包袱,你不要老是背着那个存折,那就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要把世间的一切事情看得淡一点,淡化地处理世间的一切财、色、名、食、睡。
[补注]
自己修成正觉,且发愿化度世间有情众生,这样的修行人,称为菩提萨埵,简称菩萨。观自在菩萨确立了人法二无我观,不求福报,不求功德,到了无作无求的大空境界。不受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尘劳所染,亦不为微细烦恼所牵,纤尘不染,超然物外,以无所得而成大功德。因为行大智度法,照见诸法空相,无作、无求、无所得,还有什么可牵挂呢?脚下已是平坦通途,眼前已是殊胜佛地,所以“心无挂碍”。
无得便无可失,无私便能无畏。不怕苦,不怕死,不怕退失,不怕不得涅槃,所以“无有恐怖”。
这里欢歌刚唱罢,那边悲剧又登场,
威风落泊悠然过,何必楸心挂肚肠?
来时赤条条,去时条赤赤,
即使威风八面,难逃烟灭无迹。
万缘放下自安然,无挂无牵心似碧,
无欲无求无畏怖,无争无讼无能敌。
任你翻江龙虎斗,我仍稳坐钓鱼船,
急风暴雨心安稳,两脚长伸自在眠。
什么是涅槃?外道(与佛教教义不同的教派都是外道)说冥谛是涅槃,或说神我是涅槃,或说死了是涅槃。他们说的冥谛,认为天上有一个造物主,见到这个造物主便是涅槃。他们说的神我,认为有一个离了肉身能存在的灵魂,炼得灵魂升天,便是涅槃。二乘说无作是涅槃,认为在禅中不作意,便是涅槃。这些都不是大乘说的涅槃。
大乘说的涅槃,指不生不灭的境界。真实义是:幻相随生,妄想不生;幻相随灭,正智不灭。这是在生灭中的不生灭。在生灭中,当下见性,便是涅槃境界。
观自在菩萨已入无生佛地,已到涅槃境界。但为了普度世间有情众生,发誓未度尽无边众生,不入涅槃,这就是“究竟涅槃”。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非常亦非断,外道不能了。
无作非无作,无生真奥妙,不随文字解,许你知多少。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