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报是贪心的表现吗?

佛与人生2年前 (2022)发布 菩提叶
138 0 0

\

修福报是贪心的表现吗?

  世俗人希望有福气,学佛人也需要福报。世俗人没有福气,只靠努力很难成就事业;学佛人没有福报,修行很难解脱。好比地里没有播种,只靠浇水施肥是没有结果的。一般人认为一生最大的幸福是“五福临门”,五福源至《书经·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福报是人人追求,但却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什么是福报呢?福报简单讲就是福利之果报也。意思是种下的善业种子因缘成熟后,现出好的善果。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增一阿含经》中说:“虽受梵天福,犹不至究竟。”虽然享受的福报如同梵天一样大,但还不是究竟圆满的福报,因为梵天的福报是三界内有漏的福报,会享尽的。《百论》中说:“福报灭时,离所乐事。”就是说,如果福报享受完了,以后就没有可以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出现了,一切将是违缘。之所以别人做事情有好的结果,那是因为他有福报、有智慧、有远见。种过相对应的因,今生感应来好的果报。如同在《大乘义章九》中说的:“依智起福,依福起报。”

  怎样才能有福报呢?两个方面:一是修福,二是惜福。修福就是行善积德,方法很多,只要是利益众生都是修福,比如广结善缘。珍惜所有的缘分,当然会有福报。只要行有余力,就热心助人,让他人平安顺遂,也不希求他人回报,好运随之降临。想要有福报,必须先播撒福报种子,积极参与利益大众的善事。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多种一点善因缘,就是修福报的方法。

  比如布施就是修福的方法:一个人有多少福报,可以由自己决定。《阿含经》记载:有一位小沙弥,本来应该夭寿的,因为一念慈悲,救了许多受困水塘的蚂蚁而延寿,这是无畏布施。有人拾金不昧而获得福报,这是财布施。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业;一念慈悲,能够增加功德。

  再比如包容也是修福的方法:量大者福气大,许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不愿意吃亏,那是心胸不够宽广。吃亏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真心的付出,是一种欢喜的、不求回报的道德行为。如果我们常怀有着你是好人,我是坏人;你是对的,我是错的;你很伟大,我很渺小;快乐给你,苦恼给我;富有让你,贫穷我受的态度,尊重对方,处处为对方着想,必能获得对方由衷的敬爱。

  以上种种都是修福,事不在大小,关键有利益别人的心。所谓惜福,就是自己生活勤俭节约,虽然家财万贯,不浪费奢侈,懂得节约,最后不会穷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叹:“像纣天子这般奢华,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国者!”有些人勤劳节俭,所以福报随之而来。

  通过修福和惜福,这样福报就会越来越多。修福不是贪心,这是成就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不可缺少的必然条件。在世间法的角度,没有福报者怀才不遇,没有福者报生不逢时;在出世间法角度,没有福报者不闻佛法,没有福报者不能成佛。佛是福慧具足的人,没有福报就不能圆满菩提道。

  有人会讲,学佛的人甘于清贫,身贫法不贫,安乐知足就可以了,要那么多钱干吗?其实这是对福报的错误理解,福报和钱多少没有绝对关系,很多人有钱并不是有福报。比如有钱之后,身边或是谄媚之徒,或是家庭因钱破裂,或是性命因钱断送。所以真正的福报不一定是家财万贯,而是能有机会做一项自己理想中的事业。不要认为这不是福报,要知道由于屈服于种种压力,一生没有达成自己心愿的人太多了,所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父母千方百计按自己的追求塑造孩子了。

  不要不知道修福,不要瞧不起修福,不要错解修福。应该按着佛陀的教导,如理如法的修福报。希望所有人福报越来越大,轻轻松松的去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做一个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自己能够轻松为自己做主。

© 版权声明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章